Powered By Blogger

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

明代泉州名宦司徒顧珀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明代泉州名宦司徒顧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顧庭銘

  宦 績
  顧珀,明天順八年(甲申,1464十月十二日,出生於泉州鯉城花巷北側故居(1)。傳言生時清源山鳴,父視為吉兆,乃賜字載祥,及長號新山(柔佛巴魯)(2),又因任南京戶部右侍郎致仕,鄉里族親好以司徒公稱之。
  珀幼有神童美譽,善對偶,父執輩試以上聯曰:宰相本書生;應聲對曰:忠臣繇孝子。結廬讀書於清源山泰嘉岩時,據其《泰嘉岩記》云:「他日能有尺寸,當使斯岩有其興乎」,立下宏願。
  成化十六年(1480)珀十七歲,始游郡庠,三載後補弟子員。弘治八年(1495)三十二歲,領鄉薦中舉。弘治十二年,己未,珀三十六歲魚躍龍門,中三甲第一百三十二名進士。
  弘治十五年(1502),朝廷初授直隸鳳陽府虹縣知縣,不期十六年正月初二父喪,珀遵制回籍丁憂。正德元年(1506)服闋,補直隸旌德縣令。該縣人物誌稱,珀資性端恪,施政以惠民為先,訟獄清明,尤勤積貯。某年闔郡歲飢,獨旌德無莩,民樹碑頌德。
  繼擢知和州,復罹大饑,珀不俟申報,即罄倉賑恤。適逢巡按奉部檄督逋甚急,珀念民貧無措,乃召富商,諭以大義,囑各輸所有,至秋收還之,商民皆無累。不意此舉,坐忤太監劉瑾,被逮廷杖四十,罰米一百五十石給邊贖罪,得還職。
  正德五年(1510)劉瑾欲弒武宗,立從孫為帝,事敗,瑾受磔刑伏誅。
  在和州三載期滿,升湖廣布政司參議,專責督糧。珀湖湘馳驅,諸郡催科,不擾而賦。曾行部至蘄,遇妖道詐稱奉敕往名山掛旛,沿途厲詐有司,至楚貪暴尤甚。珀知其詐,捕而繩之以法,杖斃之。
  正德十四年,南昌藩鎮寧王宸濠叛國,帝命王守仁征討,珀扼黃梅為池皖後援。會武宗親征,民爭逃竄,乃榜諭安民,地方恃以無恐。十五年宸濠伏誅,事平,隨征官員皆爭高位,獨珀累疏乞休,特奉旨致仕歸里。御史席文、何鰲、唐符、馬紀等,皆以珀人才難得,乃先後薦聞。
  正德十六年武宗駕崩豹房,無嗣,由堂弟朱厚熜繼位,是為世宗。下詔凡在京官員因忠直諫諍而被害者,皆起復原職,酌量升用。
  嘉靖元年(1522),珀起任為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,惟適逢母魏氏於正德十五年(庚辰,1520)(3)仙逝,丁內艱,服闋後改除兵部武庫司郎中。
  履任之時,正當正德帝頹綱之後,事多因循。珀秉正執法,凡兵器出納,京衛勾解,極意振刷,宿蠹一清。嘉靖三年春,除四川按察司副使。
  珀到任後,整飭威茂二州,既至,修城堡,募武勇,彈壓羌夷。創建會館於郊外,令貢夷至者,限釋刀易馬而入,習為定規,民無恇擾。另核定歷年賞番虛糜,省銀萬金。逾年升河南布政司右參政,以荐升江西左布政使。
  時朝廷飭督建江西龍虎山,有張真人者索金數十萬。珀以宸濠之變,民困已極,今旋興土木,從奚所措。幸查得簿書無考之庫藏積金三巨桶,以應工程,後未逾萬金即竣工,餘金申報按額歲例上繳。
  嘉靖七年(1528),提調秋闈。
  尋升南京太僕寺卿,任內整飭馬政;見屯田荒蕪,招民耕種,並按畝徵糧,軍民雙得利。期年乞休,有旨勉留。復升太常寺卿,南京戶部右侍郎,攝憲部攝都台提督江防。疏上《便宜十二事》,蒙嘉納施行。留心度支,京廪充溢。居南都五載,清望一時推重,再以年稀乞休,四五上疏,皆優旨勉留。迄嘉靖十三年(甲午,1534)秋,年七十,始准致仕歸里。
  嘉靖二十八年(己酉,1549正月十八日,珀無疾壽終正寢,享年八十有五。撫按表奏,准御賜祭葬,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。長眠於城南萬歲山東,今泉州丰澤區東海鎮院前村(4)也。
  德 業
  顧珀自弘治十五年初知虹縣起,迄嘉靖十三年南京戶部右侍郎致仕,前後歷經弘治、正德、嘉靖三朝,共三十餘載,無日不以國計民生為懷。晉江才子陳琛讚:珀歷仕中外,如凝冰出壑,素月懸秋。
  《閩中理學淵源考》中,對珀一生德業,有愷切記述:
  「珀清夷簡諒,恬澹寡欲,歷官未嘗以家累自隨。室中絕媵侍之奉,僮僕皆短衣芒鞵。比休官,晚節益堅,罔犯在得之戒。平居燕處如齋,端坐如塑。遇二親諱,素食悲悼至老如一日。教子侄以守法循義,貧民有喪葬不能舉者,竭力周恤。居常絕意干謁,惟關係一方利病時,則不憚肫切上說下教,己力可及者則己任之。其於息爭諭善,恆以懿言代鈇鉞,和色當醴醪」。
  據明代《國朝獻徵錄》及《晉江顧氏宗譜》記載,珀於卸職歸里後,對泉州鄉里建設,不遺餘力。諸如重修天妃宮,萬安橋,笋江橋,順濟橋,留公陂,靈濟宮,及爭取減免清源山地稅,弛禁安溪私鹽等。鄉人為表彰公之貢獻,特於天啟六年,在泉州府學東側,建顧新山祠,永祀一代名宦。
  顧珀遺留不少文墨於世,例如《泰嘉岩記》、《南台思樂亭記》、《修留公陂記》、《順濟橋記》、《勸忠祠記略》、《天后宮記》、《新山弗忘堂記》、《翠屏弗忘堂記》、《勸公祠碑》等,皆曾刻石,收錄在《顧新山文集》中。
  嘉靖二十八年,晉江一代名宦辭世,彌留時尚不忘告誡子孫曰:
  「昔范文正公有言,祖宗積德百餘年,至吾始為大官,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家族,何以見祖宗於地下。我平生居官守法,不得言富,然秩亦不見卑矣。列位伯叔兄弟貧老可念,宜每位每年各撥租谷八石,以恆之,依時送與,不可短少」。
  諄諄遺言,如春日熏風,嘉靖才子王慎中,稱讚公是「耆碩完德」。
  家 世
  顧珀先世,在其《得石記》中稱:「我家始祖僉判翁,宋代由莆入泉」。按照晉江譜記載,僉判翁即顧天倪也。
  天倪又名端義,原為莆陽顧氏五世祖,北宋崇寧二年進士,歷任朝散大夫,國史館編修,終仕泉州府通判(僉判)。因仕落籍泉州,繁衍成支,族人尊為晉江顧氏一世祖。配尚(洪)氏,生汝楫、汝明、汝從三子,卒葬泉州東廓外象坑山。汝明隨父落籍泉州,汝楫汝從仍回籍莆田。
  至天倪公之先世,可遠溯至三國顧徽,詳見拙作《莆陽顧氏源流考略》。
        由天倪至珀約四百餘年間,已歷十九世,因珀仕途聞達,而致家族見望於鄉里。茲依據晉江譜所載,臚列珀之五代世系如下:

    
  鸞,珀之祖父,字舜儀,號淳齋。生於洪武二十七年(1394),不幸生後旬日喪母,由嬸母魏氏扶養長大,六歲又喪父(5),卒於景泰三年(1452)。配黃氏(1398-1490),生端、谷、宗、茂四子,女一,適百戶王玉;側室柯氏生美,即珀之生父也。
  美,字孟璽,號簡齋。為人襟度坦夷,意氣清曠,重義輕利,克振家業。生於正統四年(1439),卒於弘治十六年(1503),享年六十五歲。配魏氏,生四男,即理、珀、瓚、(玉雍)。
  珀(1464-1549),美次子,一生三度婚娶,終得六女一男。初配曾氏(1466-1482),年十七殤,無出。繼配劉氏(1464-1522),二十歲適珀,事珀三十九年,生三女。曾劉兩氏皆先珀去世,合葬於晉江三十八都前林。繼配吳氏(1477-1566),號壽懿夫人,吳文度尚書之侄女。珀三十九歲,吳氏二十六歲生一子,取名原淑,承繼香火;後繼生三女。吳氏壽徵,享年九十,卒後與珀合葬。
  原淑,珀獨子,吳氏生,封文林郎,子應禎。
  應禎,襲蔭生,官臨江通判。
  註 解
  1.顧珀府第,位於泉州市區花巷北側,重建於明嘉靖年間。五進五開間建築,佔地約兩畝。一進五楹有迴廊,中間舖有石庭。二進中廳原有珀之泥塑坐像,毀於文革。三至五進大部坍塌,今由裔孫分別佔據營建新厝。五進以後為花園,後廢為壙地,疑有宋元時伊斯蘭教墓葬。
  2.顧珀之字,國朝獻徵錄作載禮,道光晉江縣志作戴祥,皆非,以晉江譜等作載祥為準。顧珀之號,一般文獻作新山;中央研究院史語所《人名權威》等文獻則作柔佛巴魯。按新山為馬來西亞柔佛州之首府,馬來文作Johor Bahru,中譯柔佛巴魯。故柔佛巴魯是當地閩南語中馬來語之借詞。
  3.珀母魏氏殁於正德庚辰年,晉江譜作庚午年,有誤。
  4.珀墓地,根據《泉州文物手冊》記載,佔地3900m2,坐北朝南,墓室已廢,墓壙尚存,墓庭參道已闢為農田,長80m,兩側立有石翁仲,石虎,石羊各一對,石馬一匹,多已殘缺。
  5.鸞之曾祖為紳,祖欽。父長祖(1370-1399),母陳氏(1369-1394)。長祖承父之軍衛籍,於從征安南時遇暴風舟溺,得年二十九歲,遺子鸞僅六歲。
  參考資料
  1.《晉江顧氏宗譜》,方豪撰,明正德十二年本。
  2.《道光晉江縣志》,清吳之鋘,道光九年本。
  3.《泉州府志》,湯思謙,嘉靖乙酋本。
  4.中央研究院史語所《人名權威》。
  5.《閩中理學淵源考》,清李清馥。
  6.《國朝獻徵錄》卷三十二。
  7.《泉州歷史網》泉州人名錄。
  8.《明代顧氏進士名錄》,顧庭銘。
  9.《莆陽顧氏源流考略》,顧庭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