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

明代開國名將顧時稿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明代開國名將顧時稿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顧庭銘

        明代開國功臣,大都督府同知濟寧侯顧時(1334-1379),乃我顧氏大家族中知名武將,他一生志業在於追隨朱元璋,掃蕩群雄,建立大明帝國,名垂青史。
  功勳事蹟
  顧時功勳事蹟,見《明史》卷一三一列傳十九,及《皇明名臣琬琰錄》卷五所載之顧時神道碑,綜述如下:
  顧時,字時舉,濠州(安徽鳳陽)人,倜儻好奇略。元末海內群雄並起,朱元璋龍興淮甸,時以同里之故,率先歸附,自此披堅執銳常侍左右。至正十三年(1353)朱起兵滁州,次年西拔和州,東渡大江,開疆拓土,無不率從。積功由百夫長授元帥,取安慶、南昌、廬州、泰州、尋擢天策衛指揮同知,及親軍指揮使司事,繼調濠梁衛。
  元至正二十六年,上命時與東平侯韓政,取濠州,敗李濟。攻張士誠昇山水寨,引小舫繞敵舟,舟中多俯視而笑,時乘其懈,帥壯士數人,大呼躍入舟,眾大亂,餘舟競進。五太子來援,薛顯又敗之,五太子降。遂從大將軍徐達平吳,旋師取山東。
  洪武元年(1368),拜驃騎上將軍,副大都督府事,兼同知太子率府事。從徐達北征,浚牐以通舟師,自臨清至通州,下元都,北定燕薊。大軍復取平陽,克崞州,取蘭州,圍慶陽,兵略靜寧州,走賀家哲,西邊悉平。
  三年,朝廷論功行賞,進號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,階榮祿大夫,勳柱國,職同知大都督府事,爵濟寧侯,食一千五百石,蒙賜鐵券,子孫世襲罔替。
  四年,授征西左副將軍,副傅友德帥河南、陜西步騎,由興元取四川階州,擒其梟將王進,克文州、綿州。擊向家營寨,破之。又克漢州,進圍成都,偽丞相戴壽等,望風附。北師入重慶,其主明昇出降,四川平。
  五年,仍任左副將軍,隨征北將軍李文忠等,分道入沙漠,迷失於途,糧且盡,士卒不能戰。時奮引麾下數百人,躍馬衝擊,敵眾引去,遂掠其輜重羊馬而還,軍勢大振。
  六年,再從徐達總各衛兵馬出鎮北平,益築堡障,練士伍,繕甲兵,廣牧畜。雖邊隅日靖,仍晝夜從幕府吏,深計遠算,常若敵至。
  踰年,召還。八年復奉旨,從徐達仍鎮北平。
  十二年秋,在鎮所遽遘奇疾,藥弗能癒,以是年冬十一月二十一日薨,得年四十六。詔賜特進光祿大夫,左柱國,追封滕國公,諡襄靖,祔祭功臣廟。
  曾祖顧十四,因時之功,贈授鎮國將軍,僉大都督府事護軍,追封睢寧縣子;妣王氏,封睢寧縣子夫人。祖父文俊,累贈驃騎將軍,都指揮使護軍,追封武陵伯;妣林氏,封武陵伯夫人。父道祥,累贈榮祿大夫,同知大都督府事,柱國,封濟寧侯;妣雷氏繼潘氏,皆封濟寧侯夫人。
  德配李氏,封滕國夫人,育子敬、英、華、秀及女二人。
  魂寄鍾山
  顧時訃文傳抵南京,上為之震悼,輟朝二日。洪武十三年春二月,靈柩歸自北平,舟行數千里,迎祭填道,觀者感歎,敕賜葬南京鍾山之陰。上親為舉奠,復定志文以賜之。
  明制,文武大臣薨逝,例請於上,命翰林官製文,立神道碑。顧時神道碑文,係由禮部侍郎劉崧撰寫,銘曰:
  聖人受命,萬物咸。乘時佐運,各奮其武。矯矯靖襄,生于帝鄉。
  帝猶龍飛,雲從之翔。自淮渡江,首定建業。公時左右,執俘獻捷。
  領兵東向,遂夷月城。電擊飆馳,濠梁以清。北收燕薊,旋拜驃騎。
  崇勳豐祿,券鐵以誓。乃命西討,進自漢中。取道階文,山巉水潀。
  進圍成都,作氣一鼓。千夫投戈,殍厥孱主。既從征北,北渡陰山。
  擁槊奮呼,出其險。薄沖部落,兔脫鵠擊。掠其牛馬,還給軍食。
  主將上功,帝憫爾勞。四方既平,汝弓其櫜。櫜弓戢戈,北守燕薊。
  嚴其鐍,式謹邊事。濼水茫茫,居庸閑閑。馬絕南牧,城無晝關。
  公歸未期,遽以訃告,沿邊驚呼,當寧嗟悼。襄靖有諡,滕國有封。
  茅土新疏,沛豐舊庸。闡績銘,爰勒神道。榮光自天,天子有詔。
  明制,公爵碑用龜趺螭首,高八尺五寸。墳塋地廣周圍九十步,墳高一丈八尺。神道左右各立文武石人、虎、羊、馬、望柱等。置墳戶百家。
  據明萬曆五年刻本,《萬曆應天府志》卷二十二雜志宅墓載,賜葬鍾山之陰者,有顧時墓及中山王徐達,開平王常遇春,岐陽王李文忠,東甌王湯和墓等十餘座。今顧時墓已湮沒無蹤,原有守墳戶百家,亦已散去無蹤。
  家族世系
  顧時家族世系,自孫琰潛隱而中斷。據已知史料研判,後裔中頗多文化傑出人士,且按照存、金、日、道、汝、基等字輩命名,也在四川資中修過族譜,是湮沒抑隱藏何處,在台搜尋困難。茲先依據顧時神道碑及相關方志文獻等,綜合調製局部世系表如圖,有待族譜發見予以修正或補充。
        字子期,時長子。任金吾前衛後千戶鎮撫。洪武十五年嗣濟寧侯,陞左副將軍,平龍泉山寇有功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朝中發生左丞相胡惟庸叛亂案,牽連株殺元勳和宿將,追比到二十六年,株連人數多達三萬餘人,因父時名列胡案罪臣之首,致敬於二十三年(1480)爵除坐死。按《皇明開國功臣錄》卷七記載,時原本持有鐵券,保證:「犯死罪,爾免二死,子免一死」,但此時竟全然無效。其餘英華秀三子是否一併坐死,抑按大明律十五歲以下不族誅而得倖免,史無明文記載。但第四子秀,據《滕國公襄靖顧公神道碑》記載,秀之名作苟爾,《皇明開國功臣錄》卷七則秀作芳,似曾多次易名,是否意味著在坐死時逃過一劫,又四川以外各地顧氏族人,多有聲稱係顧時之裔者,是否為其餘三子之後,均待考。
   敬之子,胡案時受蜀獻王朱椿庇護,隱匿王府儀衛中,於洪武二十三年元旦,隨朱椿就藩遷入四川。以後琰在成都錦江東山隱逸度日,族史中斷百餘年。
  存志  四川華陽人,顧時九世孫。父昊,明貢生,曾任四川綿州教諭,遂遷綿州,後升潼川府教授,敕封光祿大夫,育三子:存禮、存志、存信。
  存志於明末棄文就武,掛靖錦將軍印,加太子太保、太師銜,封仁壽侯。懷宗(思宗)末,李自成亂中原,張獻忠屠四川。永曆五年(順治八年,1651)存志奉命舉兵討伐,師次貴州綏陽,張遂望夜郎不敢度。惜未幾憂勞以卒,墓築綏陽城西二十里閣老坪,人稱太師墓。1957年反右時墓毀,裔孫汝修所撰之顧太師墓誌石碑亦不知去向。
  元配賈氏,於崇禎十六年被困於四川什邡,偕兒媳張氏,自焚其室,同縊大火中。賈氏育金純、金印、金甌三子,曁繼配劉氏、汪氏三人皆封一品夫人。
  金純  隨父從征,任親丁鎮總兵,官都督同知。父歿後,奉命繼父爵又被眾將擁立,繼續領軍討賊。永曆六年力戰死。子冕,康熙二十三年中武科舉人,在鄉教習子弟,中道、汝鹽皆其後也。
  金印 字斗如,時十世孫。出於明天啟六年(1626)。崇禎十三年(1640)獻忠破成都時,金印隨叔祖光祿寺丞顧禎在京訪賢求學。十六年婚配張氏,冬,赴父任,不幸妻在什邡殉難。隆武元年(1645)隨父討伐返蜀。爾後在南明朝廷中曾任戌旗鎮總兵,官都督同知,永曆六年奉詔入錦衣衛任末任指揮僉事。康熙元年(1662)永曆帝殉國,南明亡。入清後金印以守孝為由,婉辭入朝為官,康熙特准安插在四川資州雁家嘴。遂落戶,開荒拓土,辦教育,造福社會。也築祠堂,撰族譜,繁衍成族。迄今《資州志》中記載甚多顧氏族人名錄,皆出自金印等家族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壽終於邑,享年八十三歲。遺留字輩詩「前明忠孝盡,靖錦永留芳,祖訓常遵守,家聲振玉堂」二十字,族人沿用迄今。安葬於鄉之蝦子灣。
  元配張氏殉節封一品夫人,繼配黎氏、吳氏。吳氏育五子二女,皆克紹箕裘,傳播家聲。長子宴,增生。次子昇,字東旭,庠生,在鄉創辦雁山學堂。三子諟,康熙初貢生,奉父命回成都興文教,辦施藥局、積穀所、書院、修橋等,地方傳頌為「顧諟化蜀」,子志道,孫汝學、汝修、汝信。四子晨,庠生。五子星,增生。
  金印前半生隨父征戰,父母、兄長、妻子先後死於役。清定鼎後毅然隱退,終生不事二主。
  汝修 字息存,號密齋,康熙四十三年(1704)生於四川資州。祖諟,父志道。汝修幼孤,聰悟博覽,尤善屬文。雍正七年選為拔貢,旋與叔得道同舉於鄉,乾隆七年中壬戌科二甲第七十一名進士。欽點翰林,授編修,遷詹事府大贊善,充日講官。十三年參與修篡《大清會典》,進侍講學士。俄擢順天府尹,革弊清案績效卓著。後因同官事,牽連落職。汝修自庶常至京尹,前後只七年,遷陞之速,朝中視為異數。十九年召為大理寺少卿,任上如遇讞有未允,必與刑部駁詰。尚書某乃汝修座師,責曰處事勿太剛,則回辯凡事應論可否,不應問剛柔,其耿介如此。屢次奉命祭禹陵、明陵、嵩嶽等。二十六年奉派至安南冊封新君黎維;因王簡慢失禮,自為書誡其恭順,卻遭部議是非,去職。後蒙帝嘉勉,賜御用華蓋,傳說為今成都街名黃傘巷之由來。三十三年任成都錦江書院山長,三十五年復游宦山西掌平陽書院,門下名士甚多。相傳於乾隆五十七年(1792)壽終正寢,嵩壽八十有五,葬華陽縣洪門舖。著有味竹軒詩文二卷,知困齋草一卷,蘊真集一卷,朗山吟一卷,載英集四卷,選雲樓尺牘一卷等。
  子柟,縣學生。堂弟汝霖,五十年歿於鄉。
  (徵修正或補充意見,修正後重刊於《妙林筆記》)
  參考資料
  1.明史。列傳十九顧時,列傳一六七顧存志。志三十六,凶禮三,碑碣。志四十四,功臣鐵券。
  2.皇明名臣琬琰錄卷五,劉崧滕國公襄靖公神道碑。「長曰敬,次曰英華苟爾」。
  3.皇明開國功臣錄(一)卷七顧時。「敬襲濟寧侯,次英華芳」。
  4.鳳書,明袁文新篡,天啟元年。顧時。
  5.鳳陽府志,清耿繼志選,康熙二十四年,人物。顧時。
  6.明書,卷九十六。「長子敬襲位,次英華秀,先是坐胡黨,上特釋時,以故子得嗣位,後竟除」。
  7.應天府志,明程嗣功篡,卷二十二雜志宅墓。「滕國公墓在鍾山之陰」。
  8.遵義府志,清黃樂之撰,卷十冢墓。顧存志墓。
  9.蜀碧,卷二頁二,清彭遵泗編述。「(張獻忠)入什邡,邑人顧存志妻賈氏,焚其室,偕媳縊於火中」。
  10.資中縣續修資州志,十卷,吳鴻仁等修,民國十八年本。顧金印墓。顧汝修傳。清舉人顧得道。清貢生顧汝修、汝鶴、鴻儒。武舉人顧冕。忠義、孝友、節孝、賢淑等節記載顧基、孝基、信基、美基、坤相、位基、品基、希賢、德基、龍基等顧姓名錄。
  11.華陽縣志,曾鑑篡修,人物七及藝文四。顧汝修傳。
  12.四川通志,清常明修楊芳燦篡,卷一二四選舉。顧汝修。
  13.清史稿,列傳三一四,屬國二。顧汝學越南冊封。
  14.從資中雁家嘴走出的大家顧汝修。顧建德2016.12.08博文。
  15.朱椿(1371-1423),蜀獻王,明太祖第十一子。洪武十一年受封為蜀獻王,二十三年元旦就藩成都。椿孝友慈祥,博綜典籍,容止雋雅。且以禮教守西陲,川中歷久不被兵革。
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