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陳朝大儒顧野王

陳朝大儒顧野王

顧庭銘

  顧野王(519-581),生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十八年,殁於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三年,是顧氏先賢中第一位著作等身,被後世稱為文字訓詁學家,歷史學家,地理學家,江南才子等,但從學術著作高深造詣及領域廣泛而言,應尊他為陳朝大儒。
  據朱葆華在《原本玉篇文字研究》一書中考證,野王之名,係因仰慕西漢馮野王而名之。《漢書˙馮奉世傳》稱,奉世次子馮野王,受業博士,通《詩經》,官至大鴻臚,爵關內侯。三弟充國,亦係仰慕西漢名將趙充國而名之。
  顧野王傳
  顧野王傳載《南史》卷六十九,及《陳書》卷三十,兩者內容相同,但前者文字略簡,後者翔實可信,茲抄錄《陳書》列傳二十四原文如下:
  「顧野王字希馮,吳郡吳人也。祖子喬,梁東中郎武陵王府參軍事。父烜,信威臨賀王記室,兼本郡五官掾,以儒術知名。
  野王幼好學。七歲,讀五經,略知大旨。九歲能屬文,嘗製《日賦》,領軍朱异見而奇之。年十二,隨父之建安,撰《建安地記》二篇。長而遍觀經史,精記嘿識,天文地理、蓍龜占候、蟲篆奇字,無所不通。梁大同四年,除太學博士。遷中領軍臨賀王府記室參軍。宣成王為揚州剌史,野王及琅邪王褒竝為賓客,王甚愛其才。野王又好丹青,善圖寫,王於東府起齋,乃令野王畫古賢,命王褒書贊,時人稱為二絕。
  及侯景之亂,野王丁父憂,歸本郡,乃召募鄉黨數百人,隨義軍援京邑。野王體素清羸,裁長六尺,又居喪過毀,殆不勝衣,及杖戈被甲,君臣之義,逆順之理,抗辭作色,見者莫不壯之。京城陷,野王逃會稽,尋往東陽,與劉歸義合軍據城拒賊。侯景平,太尉王僧辯深嘉之,使監海鹽縣。高祖作宰,為金威將軍、安東臨川王記室參軍,尋轉府諮議參軍。天嘉元年,勑補撰史學士,尋加招遠將軍。光大元年,除鎮東鄱陽王諮議參軍。太建二年,遷國子博士。後主在東宮,野王兼東宮管記,本官如故。六年,除太子率更令,尋領大著作,掌國史,知梁史事,兼東宮通事舍人。時宮僚有濟陽江總,北地傅縡,吳興姚察,竝以才學顯著,論者推重焉。遷黃門侍郎,光祿卿,知五禮事,餘官竝如故。十三年卒,時年六十三。詔贈秘書監。至德二年,又贈右衛將軍。
  野王少以篤學至性知名,在物無過辭失色,觀其容貌,似不能言,及其勵精力行,皆人所莫及。第三弟充國早卒,野王撫養孤幼,恩義甚厚。其所撰著《玉篇》三十卷,《輿地志》三十卷,《符瑞圖》十卷,《顧氏譜傳》十卷,《分野樞要》一卷,《續洞冥記》一卷,《玄象表》一卷,竝行於世。又撰《通史要略》一百卷,《國史紀傳》二百卷,未就而卒。有文集二十卷。」
  五代世系
  野王世系,《陳書》只載祖子喬、父烜及三弟充國,不足部份摘錄後世族譜補充之,列表如下:      
  後世族譜有關子喬、烜二人記載,大致都符合《陳書》所說,《武陵譜》稱烜曾隱居武陵溪上,著有《錢譜》一卷,亦經《隋書˙經籍志二》予以證實。
  野王二弟安國,係依據《梁朝遺譜宗派圖》和《英賢紀畧家傳圖》之相同記載,也認為正確。
  至野王之子,後世宗譜記載,則頗為差異。有無子說、一子說、二子說、五子說等多種。一般認定野王有二子為安饒及安文,理由是顧紹業《英賢紀略》,顧久雄《同里西宅別業顧氏族譜》,《大明一統志》卷三十九等三項文獻都作相同記載。安饒、隋唐人,仕至鴻臚卿。安文無傳。
  《石函譜傳》稱,野王有盛南、鴻南、周南、夏南、允南五子,以後衍生為五子五侯説,可確定係僞造。
  野王孫,秉,同見上引文獻,亦視為正確。秉生逢陳隋之亂,不仕。
  按《陳書》係姚察、姚思廉父子編撰,姚與野王同朝為官,于野王知之甚詳,何以未在傳中記述野王後代,後人一直困惑。筆者芻議,野王原本無子,安饒安文係充國之子,因撫孤而視同己出。請參考拙文〈陳顧野王子嗣問題研究〉。
  野王殁後葬蘇州石湖南,即今蘇州職業技術大學校園內。據地方志書記載,墳地布五塊大石,其一為殞石,因此有落星墳之稱。內一石由清錢大昕於嘉慶八年鑴「陳黃門侍郎顧公之墓」。此墓1982年列為蘇州文物保管迄今。
  著作等身
  野王所撰《玉篇》等書10部,共403卷,如果層層疊起,超過身高,故謂著作等身。可惜流傳1,400多年迄今,已大部散佚。
  《玉篇》是保存至今最完整之一部,但原書也早已亡佚,現存者是經唐人刪改修訂過之本子。《玉篇》共收錄當時文字16,917個,較《說文解字》猶多六千餘字。各單字先反切注音,後釋義,全書共30卷,為中古時代巨著,至今仍是研究古漢語文字、訓詁的重要工具書。
  《輿地志》今尚可見到零星條文,散佈在《水經注》、《太平御覽》、各種志書中。《顧野王輿地志》有清王謨輯本,和清王仁俊輯本,現藏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。設於香港之漢達通訊網稱,此志近可在網上檢閱。從各方努力保存之情況看,可體會出此志之重要性。
  文集二十卷,據說散見於《初學記》、《文苑英華》和《樂府詩集》中。
  一般認為姚氏父子之《梁書》和《陳書》,內容上都曾取材於野王未完成之《通史要略》和《國史紀傳》遺稿。
  《顧氏譜傳》10卷,現只剩《梁朝遺譜》一卷,為我顧氏族譜中最古老之族譜,原載清顧鼎勳《顧氏族譜》中,此譜務本堂手寫本現存日本國會圖書館,國內已近絕跡,爰經顧祝同將軍在台整理重梓,於1966年以無名氏《顧氏族譜》問世,2011年范縣顧雙進將之載入《顧氏世系探討》一書中,日漸見重於世。
  《梁朝遺譜》出於名儒之手,完成於南朝梁代,紀錄東漢至南陳589年間28位顧氏傑出先賢傳記,取材嚴謹,至為珍貴。茲抄錄名諱如下:
  東漢:綜、廞。
  東吳:雍、徽、夷、悌、邵、譚、承。
  兩晉:榮、臻、眾、和、悅、愷之、烱、敷。
  南朝:
   宋:琛、邁、顗之。
   齊:訓之、惠、憲之、璪。
   梁:協、子喬、烜。
   陳:越。

    希馮公著作等身,成就非凡,誠如《陳書》所言,其篤學至性,勵精力行精神,皆人所莫及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