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顧氏忠烈傳
顧庭銘
明思宗朱由檢(1611-1644),自十七歲登基以來,旰食宵衣,自律甚嚴,外表確是一位好君主。但因生性多疑、殘酷,致在位十七年中,更換五十位宰相,誅殺十八位總督巡撫,及冤殺袁崇煥等,都鑄下大錯。
自崇禎元年(1628)起,北方連年大旱,農民顆粒無收,百萬饑民擁護李自成等流寇作亂;滿洲鐵騎又趁勢聯蒙反明,在內憂外患交織下,終於十七年三月十九日,李闖攻破京城時,思宗自縊於景山,結束明代276年社稷。
時代劇變,神州板蕩,明朝臣民是順從或敵對,各奔前程。但時窮節現也頗有忠烈之士,其中不乏我顧氏族人,為堅守名節,在時代變亂中立下不少悲壯事蹟,留給後人永遠景仰。
忠是盡忠,竭盡心力任事,並非少有;烈是剛正不屈,為盡忠而犧牲一己性命,就不多見。明代政治,尚無五族共和觀念,民族間歧視很深,滿清入主中原,也殺戮過重;流寇趁機作亂,又屠殺生靈。所謂忠烈之士,一半死於滿清,一半死於流寇,士大夫出於無奈,只有視忠烈為最高情操。
亂世故事難求完備,僅就文獻記載之所及,摘述於次。
顧咸建(1594-1645),字漢石,崑山人,大學士顧鼎臣曾孫也。崇禎十六年進士,授錢塘縣令。甫之官,聞京師陷,人心惶惶,咸建戢奸宄,嚴警備。巡按御史彭遇颽,因貪殘激變,賴咸建調護,事寧,民免株連。
順治二年(1645)清兵破南京,鎮江守將鄭彩等率兵還閩,沿途刧掠,咸建出私財迎犒,乃歛威而去。
亡何,鳳陽總督馬士英,因擁立福王在南京繼位有功,升東閣大學士、兵部尚書等,成為南明首席重臣。是年福王被虜,馬士英奉福王生母鄒太后至杭州,意欲在太后懿旨下,擁立潞王朱常淓監國,維持政權。不意潞王膽怯懦弱,堅不受位;一說只監國三日,反而向清軍投誠,同意割讓江南四郡,並邀約襲擊明軍。
馬士英及方國安擁兵至杭州,咸建謀於上官,先期遣使行賂,兵乃不入城。此時四鄉多被淫掠,而錢塘城中無殃。時縣中監司、長吏悉數逋逃,咸建則遣散妻子,獨守錢塘不去。潞王既降,巡撫押咸建至杭,欲官之,堅辭不就,並出城告歸,追騎執還,仍不屈,遂與同縶四人,見殺於杭州清忠坊,時年五十有二歲。
是日,順治二年閏六月二十日 也,暑甚。士民遮道慟哭,路不得前。劊子不忍加刑,咸建央曰:吾暴烈日下,渴甚,早賜戮。劊子揮淚用刑,梟首懸之鎮海樓。士民徒跣號泣,祭奠日以千計,焚楮幣如山積。歷十日,首不集蠅,面猶如生,清軍曰好官也,命收殮之。閩中贈太僕少卿,清乾隆於四十一年諡忠節。(1)(2)(3)(4)(5)(6)(7)(8)
是年,馬士英亦被清軍俘殺,鄒太后則在清軍押赴北京途中,投河自盡。
顧咸正(1591-1647),字端木,崑山人,咸建之兄。崇禎六年舉人,十三年會試中副榜,除延安府推官。適逢延安連年大旱,民多死或為盜。咸正招民開墾,設官莊,墾田兩萬畝。又教民引水開池及捕蝗諸法。奉檄督兵追賊,治績甚著。崇禎十六年計典,評為大卓異,天下道府額不過數員,咸正考第二,旦夕將有拔擢。
會李自成亂起,執咸正,欲降之,不屈拘營中。順治二年,李走死,咸正獲釋南歸。順治四年五月,明吳淞總兵吳志葵,敗給降清總兵馮嘉猷,被擒。事後追究餘黨,首及咸正,乃執至江寧,督署洪承疇問曰:汝知史可法在乎不在?咸正答曰:汝知洪承疇死乎不死?洪默然。遂與天逵、天遴二子,及四十同謀者俱被殺。乾隆四十一年賜諡節愍,入忠義祠。(2)(8)
顧咸受,字幼疏,崑山人,咸建季弟,天啟四年舉人。順治二年崑山城破,與從孫晉瓚,俱戰死於兵。乾隆四十一年奉旨入忠義祠。(7)(8)
顧鼎臣後裔一門五烈士,僅五歲幼孫晉谷,得免於難,吳中人士,莫不悲之。
顧景聞,崇禎十六年秋,任重慶守軍指揮。流寇張獻忠破城,景聞即入瑞王府,以己坐騎于王乘,鞭之走,遇賊呼曰:「賊寧殺我,無犯帝子」。賊刺殺王,景聞亦死之。﹝1﹞
顧大任,字永肩,號價仔,長洲人,諸生。官廣東按察使司獄,升知事,或荐補邑宰,固辭。明崇禎間,世路日非,乞歸,在鄉力行義舉。十四年,蘇州大疫,饑饉載道,大任傾囊施濟,活人無數。因而家道中落,僅餘一屋棲身,但仍吟咏自娛。北京城破,大任呼天大慟,自縊於庭,家人救之,又赴水,不死,遂成瘋疾。跛左足不能起,間日而食。順治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嘔血而殁,卒年六十有一。(8)
顧繩詒,字敬承,長洲人,崇禎三年舉人,任仁縣令。流寇張獻忠破蜀,據成都,以繩詒素有政聲,遣人招之,誓不屈從。毅然入學宮辭聖,自縊。時在順治元年七月,葬之龍腦橋側。承平後,子廷琦負骨歸鄉。乾隆四十一年賜諡節愍。(4)(8)
顧所受,字性之,長洲人,幼穎異,十一歲補諸生,南京失守,知大勢已去,乃作捲堂文,辭文廟,祈存大義於將來。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八日,投泮水死。(5)(8)
顧人龍,貴州定番州人,嘗出仕,既老家居。順治三年,流寇張獻忠死於西充,部將孫可望率殘部南走貴州,攻打定番州。人龍即冠帶登城,率士民拒守,殺敵甚眾。城陷,與妻李氏對縊,子大元抱父母屍哭不去,賊並殺之。(1)(2)(3)(4)(7)
顧維寰,生員,長洲人,順治元年聞變,死節。(7)
顧明楫,順天人,定西侯參謀。舟山陷殉節死,妻亦自盡。(7)
顧鼎鉉,貢生,成都人。崇禎十年被賊執,大駡,賊抉雙目死之。(7)
顧從龍,貢生,定番州人。孫可望攻城,率眾巷戰而死。(7)
顧珍、顧中堯,魯王奔舟山,後滃州陷,自焚死。(5)
潞王朱常淓降清後,於順治三年五月,清廷以私藏印信謀為不軌罪作藉口,與福王、秦王等九王,同誅於市。
洪承疇變節降清,為清廷屢建大功,封太子太保、兵部尚書,入內院為漢人首位大學士。但乾隆四十一年,清廷卻命國史館將之編入《明季貳臣傳》,評為畏死刑生,靦顏降附,不合春秋大義等,予以蔑視和貶斥,皆為大節有虧者之下場。
1、《明史》列傳一百六十四、卷二六三
2、清.溫睿臨《南疆繹史》列傳十七、十八
3、清.徐鼒《小腆紀年附考》卷十、十四
4、清.徐鼒《小腆紀傳》列傳四十四
5、清.徐策義《明忠烈紀實》卷十八
6、清.顧苓《南都死難紀略》
7、清.舒赫德《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》卷一、九、十、十一
8、顧恒一《顧氏史錄》第七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