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太傅顧八代
顧庭銘
顧八代(b-1708),字文起,祖籍混同江,隸滿洲正白旗轉鑲黃旗,姓伊爾根覺羅氏。生而聰明仁孝,志貌魁奇,力能挽十二石弓,矢不虛發,然折節讀書,尤精韜略。自八代起仰慕中華文化,從漢姓顧。
父顧納禪,天聰九年隨征明大同,攻小石城,先登,賜巴圖魯(勇士),予騎都尉世職,任佐領。順治初從征流寇,平定陝楚江浙,皆在事有功。嘗以十人夜遇賊騎數萬,大呼馳之,眾矢齊發,賊不測多寡,驚潰,晉三等輕騎都尉,世襲罔替。納禪卒,長子蘇襲位,晉二等輕騎都尉。蘇卒,子佛岳再襲位,佛岳卒,無後,改由八代襲位。
顧八代為納禪次子,順治十六年(1659)以廕生充護軍,隨征雲南。康熙元年(1662)凱旋,授筆帖式(譯官)。八年擢吏部文選司郎中,慎持銓法,賄不得行。十四年御試賜旗員第一,遷翰林院侍講學士。
康熙十六年,八代以內閣學士參贊鎮南將軍莽依圖軍務。時藩王吳三桂叛據雲南,陷貴州,廣西等守將提督叛應,聲勢浩大。莽依圖以孤軍駐廣東韶州受困,八代疾驅赴之,合力解圍。嘗與逆敵吳三桂從孫吳世琮戰,適莽依圖病,乃受委調度兵事,竟破敵。
十八年京察,掌院學士葉方藹,以八代隨征稱職,注考「政勤才長」,而首輔大學士索額圖,素惡八代不附己,改注「浮躁」,依例調降。經莽依圖力爭,特旨仍以副都統留軍前參贊軍務。
十九年莽依圖卒於軍,八代遂改從平南大將軍賫塔進征。二十年敗吳三桂孫吳世璠,雲南平,部將多以匿財貨及婦女獲罪,八代獨以廉慎免。
二十三年奉特旨補侍讀學士,入直上書房,侍諸皇子讀書,時皇四子胤禛(雍正)亦在列。二十四年擢內閣學士,充經筵講官。二十六年授禮部侍郎,充平定三藩方略館副統裁官。二十八年擢禮部尚書。
康熙二十九年起,御駕親征厄魯特噶爾丹,命八代侍行,因論事謇諤,為同僚所忌。三十二年緣事罷尚書,留世職,仍入直內廷。
三十七年以疾休,然居家十年,益發研究經學,著有《敬一堂詩鈔》十六卷,《顧文端詩節鈔》十卷,《清文小學集注》六卷。
四十七年(1708)薨,家貧不能殮,胤禛親臨泣奠,經理殯葬。子儼,襲世職,自參領官至副都統。孫顧琮。
雍正四年(1726),詔復官,加太傅,予祭葬,諡文端,賜銀萬兩。八年入滿漢大臣賢良祠。
顧琮
顧琮(1684-1754),字用方,少習兵農書算,不屑章句之學。康熙開算學館,琮與焉,任吏部員外郎。雍正繼位,稽核財賦,以琮領職,清廉有守,特旨授戶部郎中,遷御史。後累官河道總督,漕運總督,浙江巡撫,江蘇巡撫等,任內頗多興革(4)。
乾隆十九年(1754)因河南任內浮費,部議奪職,回京候旨,無非因守廉仇貪而招禍。是年十二月薨,享年七十。
琮為官剛正孤奡(傲),百折不回,有顧鐵牛雅號。嘗持議欲行限田法,以均貧富,大臣動色,爭於上前。素行不欺待人,也不虞人欺,恤下犒厚,而自奉極儉。為官恆小車敝帷,至不能僦屋而居,其刻苦自勵精神,頗有乃祖風範。著有《靜廉堂文集》。
改姓
自古姓表示血統,氏表示宗族,姓氏乃構成倫理之基礎。但在歷史長河中,姓氏不斷演變、融合、混化,已無法保持絕對純淨血統。我顧氏宗族,自西漢末得姓以來,兩千餘年間繁衍成三百萬人,雖同以顧為姓,但未必單一血統。漢代閩越東甌兩族遷移江淮連同山越等,漢化時以顧為姓者,亦未必全是句踐後裔。
兩千多年來異姓改為顧姓,顧姓改為異姓例子甚多。顧八代家族由滿洲伊爾覺羅氏改為顧姓,只是其中一例。名女詞人顧太清(1799-1877),滿洲鑲黃旗人,原名西林覺羅氏鄂春。祖父鄂昌受胡中藻詩獄牽連,賜自盡,家產籍沒。鄂家為擺脫罪人之後,偽托太清為護衛之女,冒姓顧氏。顧納岱,清滿洲鑲黃旗人,原姓伊爾根覺羅氏,順治朝從征歿於陣。貴州苗族姓氏原本為父子連名制,到明清時從漢俗,改採雙姓制,漢姓有以顧為氏者,人數甚多。新疆錫伯族中固爾佳氏。取固之諧音為顧姓。甘肅裕固族取原姓之首尾音近顧者為顧姓。浙江遂昌畲族顧得統一族,世代以顧為姓。此外回族哈尼族亦有以顧為姓者,不勝枚舉。
明中憲大夫朱瀾,原為吳江顧氏,天啟時為避禍,匿居江寧,自此以江寧朱氏為姓。
以上係就一般民族和宗族而言,至單一之家庭和家族,基於人倫規範,皆能堅守單一血統,例如男子入贅或螟蛉子,皆禁止入族譜,以維血統純淨。
參考資料
1.清史稿卷二六八列傳五五
2.國朝耆獻類徵卷五五 清李桓
3.碑傳集卷八 清錢儀吉
4.國朝光正事略卷六 清李元度
5.從政觀法錄卷十 清朱方增
6.滿洲名臣傳卷一九
7.國朝名臣言行錄卷七 清王炳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