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

貴州爐山顧氏始祖考

貴州爐山顧氏始祖考

顧庭銘

  貴州凱里市今有顧氏一族,據民國二十二年由顧扶基顧懷信合撰之《爐山顧氏族譜》(1)稱,入黔始祖顧絙四傳後定居香爐山,八襲千戶指揮職,至今已綿延六百多年,繁衍漢苗子孫多達三萬餘人,乃現今黔東南一隅之最大望族。但顧絙身世,混淆不清,頗受各方質疑。
  爐山譜中關於《絙公事蹟傳》略稱,公原籍江南華亭縣朱氏巷,先世源出朝奉大夫顧珍(壽菊),乃明鎮遠侯顧成(1330-1414)之庶子。於元至正二十八年(1368)投身族叔顧時(1334-1379)帳下,隨明太祖朱元璋稱帝,破元都,征四川,至明洪武四年(1371)時,已積功升至都騎校尉。洪武八年離開顧時,改投顧成帳下,入黔平苗,授指揮職。洪武三十年起,以指揮職鎮守遵義,殁於任,葬於斯。
  顧絙育興宗、興祖二子。建文二年(1400)發生靖難之變,因顧成降朱棣,建文帝即誅殺成之長子統等十六人予以報復。絙因係庶子得免於難,並於事後以次子興祖承繼顧統之嗣。永樂十二年顧成薨於任,由興祖襲鎮遠侯爵,因非嫡子,減俸五百石;庶子勇嗣普定衛都指揮僉事。興宗嗣貴州衛千戶指揮,鎮守貴陽,後代自孫輩起,改襲爐山千戶指揮,再五傳至明末而告終。

  
        此譜所稱顧絙為顧成之庶子,興祖為顧統繼子等情節,核與相關史料全不相符,考證如後。
  一、據《明史》顧成傳(2)稱,成係江都人,先世來自湖南湘潭,而爐山譜載絙係江南華亭人,先世源出蘇州,兩人同姓不同支。洪武四年絙升都騎校尉,已是中級軍官,約年近三十左右,其時顧成年僅四十一歲,故成、絙之間應非父子血親,僅屬長官部屬和遠房宗親關係。
  二、綜合揚州顧成真身墓出土之墓誌銘(3),大學士楊士奇之《顧成神道碑》,提學副使沈庠之《顧成祠傳記》等三項史料,成育有八子七女。八子中統、銑、銓、銳為嫡子;勇、亮、三聖保、源為庶子。無論嫡庶,皆無絙其人。
  三、安順出土之顧統夫人俞善貴壙志(4)稱,俞氏出身華亭鉅族,統於建文二年被誅時,已育有嫡子一,名興祖(世延);庶子一,名長壽(景略);另有女二人。嫡庶成雙,並非無後。又安順出土之顧銑(剛忠)夫人蓋瓊華壙志(5)稱,統被誅後,未幾,夫人俞氏亦病卒。統之後代悉由蓋氏扶養長大,「其姪鎮遠侯名興祖,式遵夫人訓誨」,「鎮遠侯娶陸安侯之孫女王貴珍」等,都在說明興祖為統之嫡子,與顧絙無涉。
  四、據明史載,顧興祖見任普定衛指揮使,於永樂十三年襲鎮遠侯,並無因庶出而減俸五百石之說(2)。所謂因支庶而減俸至「八」百石者,乃是四襲鎮遠侯之顧溥也(2)。
  明史、墓誌銘、壙誌等,皆為第一手史料,其可信度遠較族譜為高。顧絙與成、統、興祖三人間,只是同姓遠房宗親,何以會攀附至親子關係,窃以為可能涉及明代胡惟庸案。
  明洪武十三年,朝中發生胡惟庸謀反案,株連九族,追究十餘年,同案牽連之文武官員多達三萬餘人。而此案之罪臣榜首,竟是濟寧侯顧時。到洪武二十三年,顧時已病殁十一年,其敬、英、華、秀四子,仍受株連,長子坐死(7)。顧絙雖早已入黔,但與顧時之從屬關係,前後長達十餘年之久,自然亦在株連之內。
  胡案發生後受株連者,頗有謀求庇護改名潛逃避禍情事。例如顧時第四子曾有苟爾、芳等異名,長子敬之子琰,得蜀獻王朱椿庇護,隱王府儀隊,隨遷四川,後竟繁衍成族。
  光緒五年《重刊清平縣志》(8)卷一墓塚中,明文記載顧絙等一至八世之墓塚,其中顧絙卻作顧恒。因其餘七代墓葬之名和銜與爐山譜全同,故可證明恒應為本名。
       爐山顧氏始祖墓,原文如下:
指    揮  顧    恒  墓在遵義
指    揮  顧興宗  墓在圖雲關
指    揮  顧    誠  墓在圖雲關
襲指揮  顧    旻  墓在老董〈8-1〉
襲指揮  顧良相  墓在開懷
襲指揮  顧    駒  墓在虎莊〈8-2〉
襲指揮  顧德政  墓在上雞灘
襲指揮  顧承勳  墓在壠塘   
顧絙,疑於生前為避胡案株連,曾將原名恒改名為統、恒兩字左右相併之絙(9),一種民俗字組合體寫法,以期營造顧成庶子氛圍,切斷顧時牽連;又以顧成庶子身份,避過爾後靖難之禍。
  清平志在篡修過程,爐山顧氏入黔第十五世裔孫顧世臣,係清文庠生,軍功加保縣丞,乃採訪者之一〈1,8〉,對祖先之名諱,諒必經過慎重考證,應不致記錯。顧恒等前三代墓,原本在遵義、貴陽、青苔堡,非屬清平縣轄區,其所以亦記錄在清平縣之內,恐係出於顧氏家族先世墓葬紀錄完整之考量。
  但顧恒生平事蹟為何,關係個人定位,必須查明〈10〉。此點,可能因其學經歷或學藝不著,或因時尚重文輕武,致文獻乏載,但既有墓塚存在,已是顧恒有力證明。
  結論:顧絙為化名,顧恒為本名,先祖為華亭顧珍〈壽菊〉,與顧成為遠房宗親關係。顧興祖為顧統嫡長子。
  顧成坐鎮貴州迄永樂十二年崩逝,前後長達四十餘年,其間除靖難之變數年外,餘都受聖恩眷顧。顧恒運用同宗關係,以庶子之名,攀附在一方諸侯之下,確能避過胡案株連。
  參考資料
  1.《爐山顧氏族譜》編撰時,先世之譜,遭明末兵燹,雍正十三年及乾隆六十年之苗亂,已蕩然無存,一至八世祖之年庚死葬全部失考。據編撰者顧懷信云:新譜之周詳細密,已遠不及先世所作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附爐山顧氏八代始祖世系表

2.《明史》卷一四四列傳三十二。
  3.鎮遠侯顧成墓誌銘,係揚州儒學教授藺從善,於明永樂十三年撰,1958年第三度出土,現存揚州雙博物館。
  4.夫人俞氏壙誌,係鎮江胡綱於永樂十二年撰,1989年在貴州安順九溪壩顧氏墓出土,現存安順文物館。
  5.武陵郡夫人壙誌,係耆儒胡輝於永樂十六年撰,1988年在安順南郊蓋氏太墓出土,現立於墓前作碑之用。
  6無錫《顧氏宗譜》,顧可久於嘉靖三十二年手訂,為同類顧氏族譜成譜年代較早者。
  7.《明史》卷一三一列傳十九。
  8.《重刊清平縣志》,光緒五年修成,已於2011年元月,納入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之地方志書,開放網上閱讀。
        8-1、旻,清平志為囗。疑墓碑字跡風化不清。
  8-2、駒,清平志作﹝君﹞,爐山譜作﹝馬居﹞,字典皆無。爐山譜記載良相有三子,餘二子為騏、驥,研判﹝馬居﹞為駒,同音俗寫。﹝君﹞、﹝馬居﹞形相似,疑墓碑字跡風化不清。
  9.教育部《異體字字典》:絙ㄍㄥ,緪之異體,大索也。又絙ㄏㄨㄢˊ,正體,緩也。恒ㄏㄥˊ,恆之異體。絙、恒,音義全不同。
  10 在相近年代文獻中,同名顧恒者甚多,例如無錫譜彥成支派後代中,有名顧恒者;明代無錫錢橋第一家,有名顧恒者,他科場屢試不第;《乾隆無錫縣志》卷三十四隱逸中,亦有名顧恒者,字成之,隱居華利山,可能三者係同一人,但都非爐山譜中之顧絙〈恒〉。
  11.《華亭顧氏族譜》,清顧璜撰,光緒二十年本。(無助顧恒身世釐清)
  12.《凱里市志》,貴州凱里市志編委會,2005年。
  13.《弘治貴州圖經志》,明沈庠修。
  14.《嘉靖貴州圖經新志》,明趙贊撰。
  15.《嘉靖貴州通志》,明謝東山纂修。
  16.《萬曆貴州通志》,明王來賢。
  17.《乾隆貴州通志》,清道謨,乾隆六年。
  18.《貴州通志》,清鄂爾泰。
  19.《貴州省志˙軍事志》
  20.《明清時代之凱里軍屯》,熊貴倫,2014年。〈絙作恒〉
  21.《霞山文集》,明蔡潮撰。
  22.《華亭縣志》,明沈錫纂,正德十六年本。
  23.《遵義府志》,四十八卷,清黃樂之等修,道光二十一年刊本。
  24《續遵義府志》,三十五卷,周榮壽等修,民國二十五年刊本。
  25《遵義縣志》,貴州遵義縣志編委會,1992
  26《明太祖實錄》
  27《乾隆無錫縣志》四十二卷,王鎬
  28《萬曆無錫縣志》二十四卷,周邦傑
  29《弘治重修無錫縣志》三十六卷,吳翀
  30《無錫縣志》,元王仁輔
  31《無錫縣志》四卷,四庫全書,不著撰人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