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

菏澤市前何莊顧氏族源考略

 

菏澤市前何莊顧氏族源考略

顧庭銘

  緣起

  山東省菏澤市,今菏澤開發區岳程辦事處和福祥小區,昔為曹州府菏澤縣之何莊。今區內顧氏為大族,人數多達四百七十餘眾。族人概略認知為河南省之濮州顧氏餘脈,唯時空變遷頻繁,已鮮知其詳。

  今族中長老欲考證族源細節,留存紀錄,以防繼續湮滅。特委請《濮州顧氏族譜》篡修人,即前范縣河務局副局長顧進,會同筆者共與考證。

  查何莊顧氏,歷經明清民國,前後已歷六百餘年,因嬗替遷移頻繁,各代史料流失嚴重。茲先將十三世以前所知之族譜史料,完成架構,列入紀錄。至各世代之婚配子嗣,及功名成就等細部情節,留待爾後繼續搜尋補充。

  考略

  本莊顧氏先祖士翀公,據《濮州顧氏族譜》記載,係明鎮遠侯贈夏國公顧成公之六世孫;亦為濮州世襲千戶顧升公之孫。於明中葉自范縣顧家屯,首遷本縣小留鎮北郝堂定居。

  士翀公定居後,躬耕官田,繁衍後代。歷經七世奇,八世朝進,九世守節,十世承林諸公,胼手胝足,以迄明末。

  按明季各軍衛之戶,於躬耕官田之餘,凡丁男應服衛所正軍及餘丁之責。依制除武器由國家統一製發外,其餘正軍所需服裝、給養、營舍等,皆由隨軍餘丁提供。故對明季軍備貢獻至大。誠如明洪武帝自豪,政府建軍百萬,無需百姓一粒糧米。

  迨清季肇始,軍衛廢制,原在衛之後代,即各謀生計。致十一世壽芳與十二世萬方遷徐河,十三世添錫公始落籍何莊,繼續繁衍綿延至今。

  歷代子孫雖遷移頻繁,但皆緬懷祖上德澤,堅守勤儉遺風,蔚為一方典範。茲特由添錫公派下,各支裔孫共同集議,追溯族源,列入紀錄,以昭列代祖先篳路藍縷德澤流芳之功。

  正誤

  按豫魯兩省接壤區,以范縣濮城鎮為中心,散佈區內顧氏族人,多達三千餘眾。何莊顧氏即為其中餘脈,皆明鎮遠侯顧成公之後裔,已如前述。

  又范縣南境,濱黃河北岸,有一地望名曰「顧城」。據范縣方志記載,為《詩經‧長發》中之顧國;亦為魯哀公與齊平公邾子會盟處。後該國為商湯所滅。

  一般姓氏譜牒等文獻,大半望「顧」生義。率即認定國亡族人星散,乃以顧為氏。今《維基百科》等,亦未作深究,稱之為顧之北支,乃致一般世人更誤以北顧稱之。

  然則夏之顧國,為己氏伯爵,與莒國、戎國同氏,傳為祝融八姓之一。故於國亡族人星散,因已有己為氏,未必如後人猜想要以顧為氏。例如莒國有戴己、聲己,商有妲己,《萬姓統譜》載,漢有太常卿己等。誠如先儒顧炎武考證,認為歷殷周秦三代,並無以顧為氏之人。

  據《西京雜記》載,西漢孝子顧翱為千古顧氏第一人,彼即是江南會稽人。於太湖之濱,種植雕胡(註)孝親,孝行感動天地,而致湖濱雜草不生。

  茲反復引證,主在正誤。籲世人勿將濮州周遭及顧國後人,妄以北顧稱之。蓋因今日全國各省,及旅居海外顧氏族人,除少數民族改姓顧之外,皆發源於太湖流域。在歷史長河中向著四方擴散,遍佈大江南北。特此附筆,以正流言。(九十八歲)

  

  雕胡即菰米,又名蔣。俗稱黑糯米,禾本科菰屬,多年生草本。嫩莖可食,俗稱茭白筍。果實古稱雕胡米,色黑,細長針形。味甘性冷,對人體有抑制血壓作用。

  參考文獻

  顧進 濮州顧氏族譜

  拙    作 明開國名將顧成傳 載妙林筆記

  拙    作 論夏商顧國非北顧說 載同上

  拙    作 濮州顧氏族源考 載同上

  拙    作 孝子顧翱傳 載同上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