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秋遊三清山

秋遊三清山
顧庭銘
  民國一百零一年秋月,慕道教名山三清山之超塵脫俗,再次雲遊江西。十月十日一早,抵達省之上饒市,略事休整,即在秋高氣爽中開始今日遊程。
 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、ㄚ山,坐落在上饒市玉山、德興兩縣市交界處,幅員廣達229平方公里。因有玉京、玉虛、玉華三峰並列,酷似道教玉清、上清、太清天尊踞坐山巔,故名之,其中以玉京峰海拔1820m為最高。
  三清山區今已開闢為世界級地質公園,內分十個景區,以南清園、三清宮、玉京峰、西海岸四區較著。而南清園更因景觀奇絶,乃全山精華之所在,故一般遊客多單攻此區,只走東部金沙到禹皇頂這一段。即便如此,也已盡覽仙山奇景,不虛此行。
  登南清園有東、南兩索道可資代步,東索道自東部金沙站起,迄女神峰止;南索道自東坳起,迄梯雲嶺止,我們就近取道金沙線,以期節省時間和體力。金沙索道斜長2670m,上下高差890m,支架19座,單線循環,有8人座脫掛式流籠42具,每秒鐘運行6m,走完單程約須10分鐘,每小時載客1200人,運量驚人。
  乘東索道須途經冰玉洞五色潭等景點,及翻過幾座山頭。在流籠中可遠眺南清絶景,近觀陡壁勁松,俯瞰山澗溪流,三清景色,盡收眼底。今時節雖屆金秋,但山中仍有雲霧繚繞。流籠在半空中緩緩前進,凌雲破霧,超塵脫俗,頗有身遊太虛仙境之感。故乘索道,亦是山中一絶。
  三清山全由花崗岩構成,奇峰千姿百態,經歷過十四億年的滄桑巨變,三度沉入海底,三度隆起地面,飽受風化浸蝕,遭遇重力崩解,方形成今日群峰插天,谷陷深淵的奇特地貌。因尖峰凌雲,清絶塵囂,一如仙境,被道家譽為無雙福地。
  金沙索道的終點是女神峰,出站後右轉走棧道進入南清園景區。棧道,鋼筋水泥結構,約2m寬,像一條巨蟒緊緊纏繞住萬丈峭壁,隨著山勢起起伏伏,向前伸入雲深不知處,無人知曉究有多長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 當年在峭壁上架設棧道,先應沿壁鑿孔架梁和鑽洞立樁,做好牢固基礎,施工過程十分艱難。在這裡炸藥和重機械都派不上用塲,唯一利器是工人們的鋼鑿和鐵錘,一錘一錘地打造出鬼斧神工,給與後人無窮的享用,我們不由得要想到長年築路的英雄們,因施工不慎墜落深谷而犧牲者應不在少數。
  我們在棧道上魚貫前行,脚下是萬丈深谷,觸目驚心;眼前則是奇峰怪石,古樹名花,流泉飛瀑,雲海霧濤,無不叫絶。初開始坡度不大,走著輕鬆,但到登頂一段,約300m,則陡升而起,十分費力。此段行程已有滑桿可供代步,惟因奇景在望,乃最佳攝影處,如被抬著上山,行動受制,將錯過機會。因此只好自行攀登,一路放慢脚步,調控呼吸,走走停停,努力向前,竟在不知不覺中也到了禹皇頂。
        南清園海拔1560m,幅員廣濶,有名的象形石峰羅列四周。有觀景台建在最佳瞻望處,供遊人盡情使用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司春女神,又稱東方女神峰,位於南清園東北隅,海拔1180m,通高86m。天地造化,鬼斧神工,整座山峰形似一秀髮披肩少女,億萬年來端坐在山巔,默默地靜觀世上芸芸眾生,神態祥和,和靄可親,是三清山地標景觀。傳說司春女神是春的化身,西王母第二十三女,芳名瑤姬,玉帝封為雲華夫人。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
 巨蟒出山,位於南清園北角,海拔1200m,蟒身高128m,花崗岩巨形石柱,由風化及重力崩解形成。蟒身有數道橫斷裂痕,但經億萬年風吹雨打及地殼變動,依然屹立不倒。頂部扁平,頸部細長,狀似碩大蟒蛇,正昂首吐信,意欲騰空而去。
  企鵝望月,在南清園之東,兩塊花崗石屹立山峰,形似一對公母企鵝,結成億年夫妻,昂首挺肚,傲視長空。似在向世人告白,祂們是永世琴瑟,鶼鰈情深。
  玉女開懷,在南清園東南隅,是堅硬石峰却呈現丰腴柔美體態,世所罕見。
  葛洪獻丹,此峰似一道士捧著藥葫蘆,因以丹鼎派道教創始人葛洪為名。
  神龍戲松,位於一綫天之下,在石壁上似有一條長蛇,緊盯著山頂一棵蒼松,構成一幅遊龍戲松圖。
       三龍出海,三座山峰狀似三條龍,從山谷中騰身躍起,大有破空而去之勢,此景如從禹皇頂觀賞,氣勢更佳。
  此外,在南清園尚有擎天一柱、萬笏朝天、仙翁現陽、狐狸啃鷄、狸猫待鼠等無不維妙維肖。
  遊罷南清園,可從右手經陽光海岸景區,前往道教聖地三清宮,是登三清山必到之處。傳說東晉煉丹術士葛洪與李尚書,曾在此地結廬煉丹,被尊為開山始祖。今尚有當年煉丹水井及丹爐遺迹。此井長年不涸,水質洌甘,稱為仙井。
  三清宮供奉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三位天尊。宮殿正門有楹聯曰:
    殿開白晝風來掃,
    門到黃昏雲自封。
  此與朱元璋家鄉鳳陽龍興寺門聯曰:
    廟內無僧風掃地,
    寺中少燈月照明。
  兩聯異聯同義,致遊人聯想到三清宮在明代是建文帝的隱身處,祖孫兩人一僧一道,同入空靈清靜之門,留下貽人深思的佐證。是焉非焉,姑妄聽之。
  由禹皇頂到三清宮路途較遠,來回脚程兩三小時。團中健脚者於午後兩時啓程,到五時許才返回金沙。此時天色已近黃昏,山嵐漸起,遠看白茫一片,景色若隱若現,透著虛幻和神秘。我們向司春女神告別,回到金沙廣塲集結,整隊賦歸。
  遊人常言道,五岳歸來不看山,黃山歸來不看岳。而我有幸,浪跡山川三十年,有緣遍覽泰山之雄,黃山之奇,華山之險,衡山煙雲,青城清幽和峨嵋秀麗,今遊罷三清仙山,自此將可歇脚矣!(時年八十有五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