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顧雙進顧氏世系探討有感
鎮海 顧庭銘
河南范縣顧雙進宗親,新著《顧氏世系探討》一書,已正式問世,全書三十五萬餘言,將顧姓各家譜現存問題,加以整理校正,乃顧姓宗親間一件盛事。
庭銘有幸,得於全書付梓之前,先閱書稿,頗受感動,特略敍心得如下。
我國譜牒萌芽於殷商,形成於西周,唐朝中葉以降私家修譜漸盛,明清兩代宗族意識強烈,我顧姓家族,以蘇州為中心,漫延至江南各地,紛紛修撰家譜,光耀門楣。
然留傳至今之各顧姓家譜、族譜、大統譜等,都是在獨立狀態下修撰,其間並無橫向溝通,致各譜內容,都因紀錄或傳聞之不同,而生差異。而家族後人,雖有發現,多不願謗及先人,仍使之因循傳訛,留傳至今。
雙進係明鎮遠侯顧成公之後裔,至先祖顧亮一代進入范縣落戶,繁衍成今日縣中望族。他以緬懷先祖之心,奮力不懈,在繁重家累之餘,完成此一巨著,我顧姓宗親同表感佩。
本書內容廣泛,余謹推崇三點。
顧姓郡望
不知始自何時,顧姓郡望被賦予武陵郡之名,但查顧姓發展史,始終以會稽(蘇州)為中心,向四陲擴展,從未在湖南潊浦或常德,繁衍成望族。經本書多方考證,確定武陵郡乃蘇州武陵堂之訛傳,千古錯誤,得以糾正,至為難得。
顧姓世系
各地顧姓家族,皆有本支族譜,但各支譜之共同世代,則互有錯置,甚至前後代顛倒。本書第二章特根據正史、別史及相關史料,互相核對,考證出各支譜之正確世系。其中過程複雜,非本文所能引述,還望讀者各就所須,逕閱原書。
惟須強調的是,世系乃血統延續之表徵,其間或因斷嗣,而有同宗過繼、兼祧情事,但世系之整體基因,不會改變。故家譜多有明文規定,凡入贅、義子皆不得入譜,以維血統純正。
故世系之正確與否,至關重要,雙進在這方面投入心力最多,貢獻亦最大,為本書重點之所在。
梁朝遺譜
此譜原由梁顧野王所撰,是其所撰《顧氏族譜》十卷中僅剩之一卷,因其古老、孤本乃成稀世珍寶。原收錄在顧鼎勳《顧氏族譜》中,惟該書務本堂手抄本,現存日本國會圖書館,在國內絕跡已久。爰經雙進努力,使其複本由台傳囬大陸,呈現在顧氏宗親面前,可謂得來不易,彌足珍貴,特請宗親詳讀,並使留傳千古。
時代在進步,學術思想亦在更新,顧姓族譜之若干基本問題,因雙進新著之推出,將會引領走向新的方向。
近年在古越語方面之研究,有了局部成就,對春秋越國及越王句踐相關之史料,一些關鍵性文字,賦予新的解釋,這將使得顧姓族源更加清晰。
廢封建,建民國,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。我顧姓究竟源於文身斷髮之越族,抑源於文明燦爛之華夏之邦,已不重要。在同土齊民原則下,面對顧姓族源,已可直言不隱。
雙進博覽群譜,又經多年耕耘,累積成豐富的史料,足夠研究參考之用。還望宗親善加利用,細心閱讀,伏維鑒察,至所企盼。
二零一一年春月 於臺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