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

清文學家顧景星及家族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清文學家顧景星及家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顧庭銘

  生    
  顧景星(1621-1687),明末清初文學家,字赤方,號黃公,嘗自稱後玉山金粟居士,鄉人私諡文靖先生(以下稱先生)。湖北蘄州(今蘄春縣)人,先世源出江蘇崑山元進士顧阿瑛家族。母明氏懷孕十三月,先生臨盆前夕,父天錫公忽夢巨蛇亙屋上,光色熒異,降於庭前形似半月,占之曰景星,因以名焉,合為「天錫景星」。
  先生年三歲尚不語,一日忽出聲,即能述及彌月及前生事甚悉。五歲值葬祖父大訓公,哭踊如成人。值歲饑,荊王朱慈烟命有司元夕張燈,家人即衣以彩襦,慫恿往觀,先生蹙然曰:何以不以此賑饑,不願往。先生性穎悟,六歲能賦詩,八九歲遍讀經史,目數行下,時稱神童,旋補諸生,已有詩文一囊。
  明崇禎十四年(辛巳,1641)五月,丁嫡母李氏憂。
  時饑疫相仍,寇氛四熾,賊寇張獻忠等,蟠結旁邑,覬覦蘄城。景星屢勸父載先世書籍返吳,不果。先是總督熊文燦,絜張寇等十餘營降賊過蘄,荊王止賊首飲,令走馬後宮,予寵姬觀之為戲。先生聞之,急謁州守唐公曰:熊公不得死所矣。張寇於諸賊最黠,不早除之必貽後患,奈何既不為備,及令此輩得窺王宮虛實耶。唐公聞而色變,急勒技勇入衛周旋,竟日而罷。
  崇禎十六年(癸未,1643)正月,荊王已於月前駕崩,張寇果然叛變,屠蘄州,戮荊王棺,虜其寵姬。先生全家雪中倉皇奔逃,途中憩一荒廟,被賊所執,欲殺先生之姑母永貞(貞節)。永貞低首觸石,血衊滿面,以求死節。餘家人爭相觸石,欲代永貞死。賊感於一門忠義,遂歛刀縱之出,闔門得免。全家逃經九江、南京,輾轉抵崑山,依族親蟄居,暫避禍亂。
  是年九月,顧永貞病卒於南京。
  弘光元年(1644)九月,南畿覃恩試七省流寓生員,御史陳良弼舉先生第一。十月武英殿廷試,特授推官。隨上《敬陳四事疏》,詞旨愷切,通政官抑不敢上;又代太學生上閣部書,議大行廟號。馬士英使人密招附己,先生卻之。後遊黃山,歸謁錢塘令,與言時事,痛哭失聲,因而浮家澱湖,為長隱計。
  順治二年(1645)清兵下崑山,多鐸貝勒強羅先生至軍中,命以原職隨征浙閩,力辭,以養親為由還里。
  順治七年(庚寅,1650二月初九日,生母明氏又卒。次年奉柩歸蘄,侍父結茅舊第,著書自娛。是歲大歉,藿羮不具,捧腹囂囂,仍著述《野菜贊》意益自得。
  順治十六年,上詔徵天下山林隱士,撫藩強之出,先生仍不起。
  康煕二年(癸卯,1663)冬十一月二十七日,父天錫公病卒。
  明年,奉遺命迎貞節姑柩於崑山,合葬蘄州。五年冬,鄰居回祿火延草堂,父遺書及己之所著凡三千餘卷皆燼,僅《南渡》《來耕》兩集,存之十之三四。十二年,復究心六書之學。
  康熙十七年(戊午,1678),上為攏絡天下文士,開設博學鴻詞科,詔求鴻儒,先生力以病辭。巡撫疏請不允,再奉詔溫旨,有着督撫作速咨送來京,檄文敦迫,乃扶病就道。明年授翰林院檢討。三月朔,入覲保和殿,賜坐,賜茶,賜饌,再以病懇辭獲准。既放還,杜門息影,翛然遺世,顏其堂曰白茅,取易經无咎之義也。
  康煕二十六年(丁卯,1687十月初七日子時,先生壽終於寢,距生於天啟元年(辛酉,1621八月初七日子時,享年六十有七。德配蕭瑜生,先十三年已逝,遺子八,女二,孫二十餘。一代國學大師,長眠於城東符乾關外時思圃貞節墓坊之東北。
  先生誦記淹博,才氣不羈,一生著述甚豐,惜多毀於火。經哲嗣顧昌等整理成《白茅堂集》,《讀史集論》,《贉池錄》,《顧氏列傳》,《南渡來耕集》,《李賀詩註》等遺世。
  家      
  根據《白茅堂集˙家傳》記載,蘄州顧氏一世祖為顧士徵,系出江蘇崑山元代進士顧仲瑛家族,再上溯可至東吳丞相醴陵侯顧雍。
  顧士徵,初名憲,字季貞,元平江路崑山州人,仲瑛之第七子。正統年間進士,至正末年入江州總管李黼幕府,攝蘄州。賊徐壽輝陷江州、蘄州時,士徵走謁卜顏帖木兒,請兵復之,以功授蘄路總管,固辭。後州守獻城於大明,公遁依族親於廬州,再徙隱蘄之鈷鉧潭,躬耕自晦,落籍蘄州。人稱顧七官人,年八十卒。永樂間妣張氏,育子友直。
  顧友直(道震),隱不仕,子濂、澄。濂(繼周)永樂間舉道經,子班。班(儒子),諸生,子昇。昇(伯翥),諸生,子宗儒、碩儒、昊。宗儒(鴻如),精道術,有妾八人,年百歲眉盡白而面如壯時,子敦、悠、高、宏。敦(化之),隱德苦讀,弱冠為學生。元配陳氏,生子問、闕;側室蘇氏,生子闃。
  茲參照《家傳》記載,摘錄其八至十三世如附圖。     


  顧問、顧闕兄弟,明嘉靖年間先後登三甲二甲進士,性至孝,丁父母憂,廬墓六年。問,字子承,號日巖,先生之伯曾祖也。除壽縣令,革溺女陋習。起為侍御史,累官浙江僉事。隆慶間起為徐州兵備,擢福建參政,九疏乞歸。後主講理學於陽明書院,年八十一卒。闕,問弟,字子良,號桂巖,先生之曾祖也。授刑部主事,累遷福建按察副使,時年三十九,決意告歸。後主講崇明書院,精於《詩》《易》,生徒數百。家居四十七年,於萬曆癸丑正月,忽夢一聯云:「津吏報增三尺水,山人歸卧幾重雲」,頓悟將逝。果於六月六日發大水,正衣冠安祥而卒,享年八十有六。德配劉氏,育女一,夭;李氏,性至孝,育子大訓,承繼香火;吳氏,年十五歸公,性慈厚,壽八十二無疾而終,育二女,皆適顯窗。
  顧大訓(1550-1603),字德業,號少桂,先生之祖也。鳳目膽準,聳顴媺鬚,容儀駿劭,年十八補諸生,以貢授南昌通判。家藏書五萬卷,手錄千卷,書法精嚴,無一字誤。著有《續高士傳》《孝順事實廣訓》等,壽五十四終。配馮氏(1551-1602),刑部尚書馮公獨生愛女,婚後洗盡鉛華,隨夫茹苦,守節持家,壽五十二卒。育女永貞,子天錫。
  顧天錫,字重光,私諡貞譽,生於萬曆十六年(1588十二月二十九日,先生之父也。天錫博通經史,但為文常露崖崿,光燄當世,益喜自負。曾傅粉狂走,挽伶人拍歌,嘯呼不自禁。愛茂林大水,載書孤艇,旬日不歸。北遊為國子生,亟賞於朱祭酒,館於海淀。再試北闈,不中,即思歸隱。著書論經多涉曆算、醫卜、導引。每日鷄鳴即起,端坐服氣,久之數年不臥,亦不與人通。冬病作,下血,索冠履危坐,曰吾去矣,即叩齒而逝。時康煕二年(癸卯,1663十一月二十七日也,享年七十五歲。遺命殮以瓦缸,勿吊祭,勿刑牲,厝於時思圃貞節坊北。著有《易林說》、《史評》、《顧氏蘄州志》、《石室集》等。元配李氏,萬曆十八年(1590六月初十生,崇禎十四年(1641五月二十日逝,享年五十有二。育二子,皆殤;育二女,一名椐,適庠生蕭鬯,一殤。繼配明氏,隨州人,重婦道,笑不露齒。萬曆二十八年(1600三月二十六日生,順治七年(庚寅,1650二月九日殁。育子一,即本文所稱先生景星公也;女一,適朱。
  顧貞節,字永貞,天錫姊,先生之姑母,生於明隆慶四年(1570五月十八日,性至孝,聰明剛正,讀書旁覽百氏。適同里劉鉞,歸甫十八日,鉞赴童子試,舟次黃陂潭頭河墜水。人故屍歸,貞節伏屍痛哭求殉死,哀痛逾月,髮脫眥瘡,時年方十九。未幾公婆又相繼謝世,頓陷孤寡無依,母馮氏迎之歸。馮氏先後十四脤,末脤賴服藥安胎方得順產,即獨子天錫也。後數年馮氏病故,父大訓向永貞託孤曰:我祖九世名儒,汝弟天錫大宗一線耳,懇託撫顧氏孤兒勿辭。崇禎二年,上命建坊,旌表永貞之節。崇禎十六年(癸未,1643九月九日卒,壽七十四,葬於時思圃貞節坊北,亡夫劉鉞亦予招魂同穴合葬。
  顧景星德配蕭瑜生,字幼佩,江都人,昭武將軍蘇州府副總兵官蕭世忠女。蘄州顧氏一族,自蕭氏起,人丁驟然興旺。蕭氏育普、暢、昌、晨、曆、昭、時、昱八子;玉玖、玉藻二女。景星表字赤方,赤者朱也;兩代取名皆帶日字,日者明字之半也,疑寓有思念朱明之意。
  顧普,郡庠生,丙子舉人,任吏部司務,萬安知縣,娶李氏。暢,娶方氏。昌,康煕癸酉科舉人,娶程氏,因滇閩之亂,聘副室胡氏。晨,郡庠生,娶龔氏。曆,娶程氏。長女適庠生劉峝,次女適廩生李永觀。族繁不及細載。
  紅學閒話
        關於《紅樓夢》作者,近年紅學界有一項新的說法,竟是本文明遺老顧景星。
  此說起因於曹寅在《揀亭文鈔》中,寫過《舅氏顧赤方先生擁書圖記》文,及探視景星之病,餞別時送路費,資助顧昌白銀千兩,刻印《白茅堂集》等過從至為密切,致紅學界有人聯想到兩人有甥舅關係。並進而設想天錫公可能有第四幼女,在崇禎末年戰亂中失散,輾轉為江寧織造曹璽納為側室,生曹寅(見世系圖)。一如《紅樓夢》中甄英蓮(菊)之身世。
        惟此說因過份虛構,遭受詬病。
  其實舅之稱謂,古時對異姓父執輩也可以稱舅,天子稱大邦諸侯為伯舅,小邦諸侯為叔舅。例如《詩•小雅•伐木》:略以「既有肥羜,以速諸父」,「既有肥牡,以速諸舅」。《左傳•僖公九年》:「王使宰孔賜齊侯胙,曰:天子有事于文武,使孔賜伯舅胙」。諸侯稱異姓大夫亦為舅。例如《國語•晉語三》:「公曰:舅(指慶鄭)所病也」。兩者間未必皆有姻親關係。猶如今日世俗中之伯父稱謂,未必全是父之親兄也。
       曹寅稱景星為「舅氏」,諒必典出《詩•秦風•渭陽》,但又稱「先生」且不避諱,顯然是對異姓父執輩之尊稱,不知紅學家何以不順此方向思考。
  《紅樓夢》作者,早自清嘉道即開始爭論,近代紅學家王國維、蔡元培、胡適等考證,亦未得到絕對可信結果。胡適在《紅樓夢考證》中說,前八十回是曹寅孫曹雪芹所作,後八十回是清乾隆進士高鶚所作,讀者似較能接受。現坊間流通之版本,作者已是曹雪芹,且名氣蓋過高鶚。
  但此說並非完美,關鍵在於不清楚潦倒且英年四十即逝之曹雪芹,生前創作《紅樓夢》過程。從他摯友的零星作品中,亦只知他善詩畫,性放達,舉家食粥酒常賒,孤傲地酗酒狂狷。
  《紅樓夢》作者,除曹雪芹外,先後有洪升、吳梅村、冒辟疆、方以智等說法,孰是孰非,紅學家各有說詞,筆者不敢妄議。不過近年創言是顧景星的理由,是因《紅樓夢》中有五十多個人名,都隱含在顧景星的詩句中。例如寶玉:寶玉出幽坟。寶釵:寶釵墮髻雙燕垂。黛玉:不堪錦字翠眉顰,手中一把湘妃淚。曹雪芹:冰雪有芹芽等。大觀園是荊王府之花園。賈元妃省親大觀園,是指《荊藩朱氏宗譜》中之荊王顧元妃,景星之祖姑母。
  此說推出後有附和也有反駁,在紅學中掀起一波新的話題,不過在時間因素上,似乎有些錯亂。《白茅堂集》是在曹寅資助下,於康煕四十三年刊印問世,內中詩句已是任何人都可看到或引用,故不能以此證明《紅樓夢》必是顧景星所作。顧景星殁於康煕二十六年(1657),而《紅樓夢》中首末兩回都提到曹雪芹大名,公元17231763年間人物,景星生前怎能預知。《紅樓夢》中第一○四回查抄寧國府,是影射江寧織造曹頫家被抄事,是在雍正六年(1728),也不是景星所能知道。
  《紅樓夢》作者究竟是誰,在前清已是疑案,今本末回中就說:「但作者不知,抄者不知,並閱者也不知」,似乎都在刻意迴避,在清初文字獄時代也確應如此。從空空道人修改《石頭記》為《情僧錄》、《風月寶鑑》,加上《金陵十二金釵》,最終綜合纂修成《紅樓夢》。每一過程都在滙入參與者之智慧和心血,原本已成一部集體性創作,故很難說準誰才是原作者,增刪者,抄寫者。
  參考資料
  1.《白茅堂集》四十六卷,附耳提錄,顧景星、顧昌撰。康煕四十三年刻,乾隆二十年續刻,光緒二十八年補刻本。《家傳》卷第四十五及四十六。全書由景星八子分任校錄、收輯、編次、音釋、校核等合力完成。現國家圖書館所藏版本,若干頁次字跡已模糊至不堪辨認。
  2.《清史列傳(九)》,周駿富。
  3.《明遺民錄》,周駿富。
  4.《國朝耆獻類徵初稿》卷二四六文藝四,卷四六八隱逸八。
5.光緒《蘄州志》,清封蔚礽,陳廷揚,光緒八年本。
     6.《紅樓夢》,曹雪芹。
  7.《紅樓夢考證》,胡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