濮州顧氏族譜序
鎮海 顧庭銘
河南濮州,位於省之東北,因濮水而得名。隋初置濮州沿襲至清代,極盛時轄鄄城、雷澤、臨濮、濮陽、范五縣。民國二年改州為縣,建國後降縣為濮城鎮,併入范縣迄今。
濮州向來地廣物豐,五帝中顓頊、帝堯定都濮州,名為帝丘,舜生於姚墟,夏代昆吾韋顧各諸侯,亦皆分封於此,今史有堯陵、姚墟、顧城等古蹟記載。
濮州顧氏一族,自顧保公於明初隨濮州備禦千戶,入濮州守禦定居以來,已歷五百餘年,繁衍成為州之望族。原有《濮州顧氏族譜》創修於清康熙五十年(1717),後經嘉慶九年、光緒十三年,及公元1962年等多次纂修,體例業已完備,但對一世祖顧成公之生平及家世,則知之甚少,且多謬誤。例如譜中記載成公「世于濮州」,「系出濟寧侯顧時」等,皆與史實大相徑庭。
顧成公(1330-1414),江都人,係明開國功臣,官拜征南將軍,封鎮遠侯,一生功勳彪炳,於永樂十二年薨於貴州任上,其生平事迹詳見《明史》列傳三十二。但不幸,明廷曾發生靖難之變,凡成公成年嫡子等人,遭建文帝誅殺者,多達十六人,憂病而死者又六人,致家族凋零,文獻又對變故忌諱,避載詳情,是為成公家世不著之主要原因。
數年前,與范縣宗親顧雙進,得悉葬於揚州笊籬灣之成公真身墓,於1958年發掘時,出土墓誌銘一方,現收藏於揚州雙博物舘。乃依據拓文所載,再輔以俞氏、蓋氏壙志,及成公神道碑,祠傳記等文獻,互相對照,幾經周折,最後歸納出成公之家世如下:
一、成有統、銑、銓、銳及勇(勤)、亮、三聖保、源八子,七女。
二、統、銑、銓、銳為嫡子,並卒於難;勇、亮、三聖保、源皆庶出,得免於難,但亮、三聖保皆「早世」。
三、德配彭氏,繼配穆氏、李氏生平及所出皆不詳。
以上考證,過程複雜,已將結果及出處,紀錄在《明代開國名將顧成》一文及七份附件中。雖內容尚有未盡之處,但在目前已屬成公最完整史料,本次修譜也特予收錄,還望我濮州顧氏諸宗親,均能樂於參閱,以緬懷始祖生平及豐功偉業。
關於成公後裔,至今已確定者有南京襲鎮遠侯之顧興祖支,貴州安順顧勇支,及濮州顧亮支,其餘後裔散處各地,互不連繫,尚待繼續發現考證之。
顧亮公,生卒年不詳,任武昌中衛前所副千戶,於永樂十二年(1414)以前殁於任,按制由幼子保襲位。但因亮係庶出,子保在家族中較無地位,又因遠離貴州,致未列成公墓誌銘孫輩名單中。
明宣德五年(1430),武昌中衛改編為東昌衛,移駐山東聊城,保公隨職調遷。正統六年(1441),先因濮州境內有董氏者,聚眾僭號,既平之;又有山西洪桐流民附籍濮州,輒與州人爭田,忿鬥不息。明廷遂調東昌衛備禦濮州,是為顧保公入濮州定居之始。
明制,衛、所係世襲之軍事組織,平時負有守衛、運糧、墾田、征糧之責,戰時聽命出征,准攜眷世居一地,代代世襲。
濮州備禦千戶定額軍士六百餘名,千戶四員,鎮撫二員,百戶十員。所衙設於州之西大街。計屯田三百一十六頃,坐落在北柳集、張家窪、流延灘、舘城、成家店、信義集、柴家窪等處。惟多屬低窪碱鹵薄田,悉為民戶棄而不耕者,故軍戶多有逃逸趨食情事。一百五十多年後,檢視簿籍所載,僅剩軍戶兩百餘名,日趨式微。而千戶顧保之位,亦依次世襲於子昇、子恩、子翱,子世勳、子言、子光、子基,至清改制而告終。
昔濮州備禦千戶,所衙所在地之西大街,今濮城鎮之西街村,實為濮州顧氏之發祥地。五百餘年來,時空變遷,滄海桑田,所衙早已消逝無踪,但方位應尚可辨認。濮州顧氏家族以此為中心,向四陲繁衍綿延,今已分支到范縣之龍王莊、羊二莊、陳莊;鄄城之箕山鎮、許集等地,蔚為大族,欣欣向榮。
顧雙進乃族中傑出之士,原任范縣黃河河務局副局長,退休後勤儉持家,好學不倦。近十餘年來研究顧氏族譜,頗有心得,著有《顧氏世系探討》一書。現與族中宗親集議,發起重修族譜事,着眼於釐清族源,緬懷先祖,及增補新生代世系等,可謂意義重大。
夫族之有譜,猶國之有史,修譜乃百年大計,當為一族之大事。余受邀共襄盛舉,與有榮焉,爰於新譜付梓之前,特為之序,願濮州顧氏,族運昌隆。
公元2013年仲夏於台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