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

明代開國名將顧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明代開國名將顧成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顧庭銘  顧雙進

  顧成(1330-1414),明代開國宿將,歷太祖、惠帝、成祖三世,功勳彪柄,累官至征南將軍、鎮遠侯。一生功業,在於促成貴州開衙建省,是顧氏大家族中,第一位官拜統帥之武將。
  生平事蹟
  他的生平功勳事蹟,見《明史》卷一四四列傳第三十二,《皇明名臣琬琰錄》卷十六楊士奇顧成神道碑等,綜合摘述如次。
  顧成〈附件一〉,字景韶,江都﹝今揚州﹞人。少魁岸,膂力絕人,善馬槊,文其身以自異。德配彭氏繼配穆氏、李氏。
太祖渡江,來歸,以勇選為帳前親兵,擎蓋出入。嘗從上出,舟膠於沙,成負舟而行。從攻鎮江,與勇士十人轉鬥入城,被執,十人皆死,成躍起斷縛,仆持刀者,脫歸。導眾攻城,克之,授百戶。大小數十戰,皆有功,進堅城衛指揮僉事。從伐蜀,攻羅江,擒元帥以下二十餘人,進降漢州,蜀平,改成都後衛。洪武六年擒重慶白蓮教主王玄保。
  洪武八年調守貴州,時群蠻叛服不常。成連歲出兵,悉平之。已,從潁川侯傅友德征雲南,為前鋒,首克普定,留成列柵以守。蠻數萬來攻,成出柵,血戰,蠻敗退。餘敵猶在南城,成縱一俘曰:「吾夜二鼓來殺汝」。夜二鼓,吹角鳴礮,蠻聞悉走,獲器甲無數,進指揮使,諸蠻隸普定者悉平。
  十七年平阿黑、螺螄等十餘寨。明年奏罷普定府,析其地為三州、六長官司,進貴州都指揮同知。有告其受賕及僭用玉器等物者,上以久勞不問。
  二十九年遷右軍都督僉事,佩征南將軍印,會何福討水西蠻,斬其酋居宗必登。明年,西堡、滄浪諸寨蠻亂,成遣指揮陸秉與其子統,分道討平之。
  成在貴州凡二十餘年,平息諸苗洞寨以百數,僅懲渠魁,撫绥餘眾,恩信大布,蠻人帖服。三十年二月,召還京。
  建文元年為左軍都督,從耿炳文禦燕師,戰真定,被執。燕王解其縛曰:「此天以爾授我也」。送北平,輔世子居守。南軍圍城,防禦調度一聽於成。燕王即位,論功封鎮遠侯,食祿千五百石,予世劵,命仍鎮貴州。
  永樂元年上書,請嚴備西北諸邊,及早建東宮,帝褒答之。六年三月召至京,賜金帛遣還。思州宣慰使田琛與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搆兵,詔成以兵五萬壓其境,琛等就擒。於是分思州、思南地更置州縣,遂設貴州布政司。其年八月,臺羅苗普亮等作亂,詔成帥二都司三衛兵平息之。
  成性忠謹,涉獵書史。始居北平,多效謀畫,然終不肯將兵,賜兵器亦不受。再鎮貴州,屢平播州、都勻諸叛蠻,威鎮南中,土人立生祠祀焉。其被召至京也,命輔太子監國。成頓首言:「太子仁明,廷臣皆賢,輔導之事非愚臣所及,請歸備蠻」。時群小謀奪嫡,太子不自安。成入辭文華殿,因曰:「殿下當竭誠孝敬,孳孳恤民,萬事在天,小人不足措意」。
永樂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卒於任上,享年八十有五,贈夏國公,謚武毅。德配彭氏封夏國夫人。
  詔由次子勇暨孫興祖等,扶柩歸葬于江都永真鄉笊籬灣之祖壠,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撰神道碑,揚州府儒學教授藺從善撰墓志銘,長孫興祖襲鎮遠侯爵,貴州立生祠,備極哀榮。
  朱元璋晚年性疑猜忌,妄殺文武功臣,手段殘酷。武將除常遇春自己暴卒於陣外,餘如藍玉、傅友德、馮勝、王弼、張溫、蕭用等都遭誅殺或賜死;藍玉更遭剝皮實草,株連一萬五千人,而成能受到太祖、成祖倚重,善終於任,是頗知明哲保身之道也。
  侯爵世襲
  按明制,鎮遠侯爵係世襲罔替,據明史,因長子統先卒,改由孫興祖始襲爵,其嬗替如下表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     興祖,見任普定衛指揮使,永樂十三年二月襲爵。仁宗即位,廣西蠻叛,詔為總兵討之。 先後平定潯州、平樂、思恩、宜山諸苗,降附甚眾。宣德中,交阯黎利復叛,陷隘留關,圍丘溫。時興祖在南寧,坐擁兵不援,下錦衣衛獄,踰年保釋。正統末,從北征,自土木脫歸,論死。也先逼都城,復冠帶,充副總兵,禦敵於城外。授都督同知,守備紫荊關。景泰三年坐受賄,復下獄,尋釋。以立東宮恩,予伯爵。天順元年,復侯,守備南京,七年閏七月卒,葬南京安德門外。據李東陽顧溥神道碑稱,子翰、玘皆早卒。翰,字維周,號雪坡道人,工繪事。嘗題荊棘圖曰:都無君子,純是小人,以諷太監王振竊柄。
     淳,興祖孫,天順八年四月襲爵,祿千石,成化九年三月卒,無子。
     溥,字宗泰,淳從弟,玘之子。成化九年七月襲爵,年方十三,因支庶,減祿至八百石,掌五軍右掖。弘治二年拜平蠻將軍,鎮湖廣。始至,捕苗中首惡。五年十月,貴州都勻苗乜富架作亂,自稱都順王,梗滇蜀道。詔溥充總兵官,帥兵八萬討之,平定後加太子太保,增祿二百石。召入提督團營,掌前軍督府事。弘治十五年六月卒,得年四十有三,謚襄恪,葬揚州祖壠。
     溥清慎守法,卒之日,囊無餘資,英國公張懋出布帛以歛。弟淵,據明嘉靖及萬曆《貴州通志》載,係清平衛歲貢,曾任廣東詹州吏目。
     仕隆,溥子,於弘治十七年四月襲爵,管神機營左哨,得士心。正德初,出為漕運總兵,數請恤軍卒。鎮淮安十餘年,以清白聞。十六年,移鎮湖廣。尋召還,論奉迎防守功,嘉靖二年加太子太傅,掌中軍都督府事。錦衣千戶王邦奇者,怨大學士揚廷和及兵部尚書彭澤,上疏言:「哈密失策,事由兩人」。帝怒,逮繫廷和諸子壻。給事中楊言疏救,忤旨,飭下五府九卿科道議。仕隆言:「廷和功在社稷,邦奇小人,假邊事惑聖聽,傷國體」。有詔切責,移病解營務。嘉靖七年三月卒,贈太傅,謚榮靖。子寰、宇。
   寰,仕隆長子,嘉靖七年襲爵。十年三月領紅盔將軍侍衛,守備南京,十六年奉詔讞獄,多所平反。十七年四月鎮淮安,為漕運總兵官,對漕政多有改革,引起漕蠹病之,遂布蜚語,為給事中王交所劾。已,按驗不實,再鎮淮安。會安南事起,二十九年七月移鎮兩廣,三十年,安南都統使福海歿,奉准令其子莫宏瀷襲位,安南定。尋以兵討平桂林、平樂叛瑶。復命鎮淮,有禦倭功。入總京營,加太子太保。復出督漕,召還,請老。隆慶五年二月特起授京營總督,尋乞休。神宗嗣位,起掌左府。萬曆七年六月加少保。九年十二月卒,贈太傅,謚榮僖。無子。
     承光,宇長子,字思謙,號仰葵,生於嘉靖六年,萬曆十年四月襲爵。性好藏書,積至萬卷。十四年二月為前府僉事。二十六年九月卒,享年七十二歲,始葬於北京東門外新碶。元配卞氏繼胡氏,生大理;二室佘氏生鳴道、鳴逵,事見葉向高《顧承光墓志銘》。弟承學,生平事跡詳後。
     大理,承光子,萬曆中襲爵,二十四年正月官紅盔將軍,天啓二年加太子太保,卒年不詳。﹝大理或作大禮﹞
  肇迹,大理子,天啓中襲爵,崇禎元年七月任左軍都督府僉書。二年十月與宋鳴梧共抗清軍南侵,死守北京德勝門﹝崇禎長編﹞。三年九月加少師從一品。 十四年正月領南京右軍都督府之操江都御史,十六年八月去職〔崇禎實錄〕。崇禎十七年北京城陷死於李自成。子顧其謙南明弘光朝時襲鎮遠侯,後降清爵除。
    顧成鎮遠侯爵經九傳而終。依王闓運《湘潭縣志》稱,其世襲為:   
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統┬→興祖→翰→
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└→興國→玘→﹝餘略﹞    
       因近年顧成墓誌銘及統妻俞氏壙志,相繼出土,證實並無興國其人,故本文仍以明史為準。
  家族世系
  顧成先世,可上溯至三國顧雍,但世遠不可稽。按照明楊士奇顧成神道碑記載,曾祖百四,世居湘潭;祖父千二,配朱氏,始遷江都;父萬一,配周氏。三代操舟為業,永樂間皆贈鎮逺侯。元至正十六年﹝1356﹞起,歸附吳王朱元璋,開始發跡,直至稱侯封爵。
       成之德配彭氏,繼室穆氏、李氏,生平年籍及所出均不詳。
       成之後代,明史稱其子為八人,但僅統、勇﹝勤﹞二子有史料,餘因被誅殺、早世、無功名等,予以避晦或不載,而致大部失傳。幸而近年陸續發現顧成墓誌銘、壙志等原始文獻,核對零散史料,得以部分復原,分述如次。
  一、1958年揚州考古界,發掘成之真身墓,第三度出土一方完整墓誌銘,詳載成往生時之後裔人數及名字﹝附件二﹞。此銘文係揚州儒學教授藺從善,於明永樂十三年﹝1415﹞正月三日撰寫,離成晦期僅隔七個月,保存地下五百多年未受更動,所寫名字又為勇及興祖所提供,故可視為信史。
        二、《皇明名臣琬琰錄》顧成神道碑文,亦載有顧成後裔人數及名字。
        三、明弘治年間,貴州提學副使沈庠,篡修之《貴州圖經新志》卷二,在顧成祠傳記中,亦述及成後裔名字人數。
        以上三項文獻,記述顧成後裔部分,大致相同,但亦略有差異。茲以墓誌銘為基準,比較如下表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    另一重要史料,是顧成於建文元年﹝1399﹞發生靖難之變後,因次年降附燕王朱棣,建文帝即殺成之眷屬報復。此一事件,在明京山李維楨《大泌山房集‧鎮遠侯世家》中有明確記載:「建文徵其眷屬入京,憂病死者六人,至是又誅十六人,以幼獲免者九人耳」。至被害者詳細名單,尚待發現。
        從以上各項史料,可歸納出結論,即成有統、銑、銓、銳、勇、亮、三聖保、源八子。其中統、銑、銓、銳四子,「並卒於難」。亮、三聖保雖獲免,卻都「早世」。成薨時僅勇、源二庶子及孫輩送終,晚景淒涼。
再分述如次:
        統,初名充,字總威,生年不詳,成嫡長子,普定衛指揮使。據1989年出土之《顧夫人俞氏壙志》﹝附件三﹞載,德配俞氏善貴﹝1371-1400﹞,於統遇難未幾即病卒,齡甫三秩。後裔如表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    銑,字剛忠,成嫡次子,靖難之變時與兄統一同受誅。據1989年安順出土之《故武陵郡夫人壙志》﹝附件四﹞稱,銑德配蓋英﹝瓊華﹞,生於元至正二十四年﹝1364﹞,卒於永樂十六年﹝1418﹞,享年五十五歲。靖難之變時,她三十六歲,妯娌中年最長,擔負起家中重任,綏慰眾婦少寡者守節,扶養子女、姪輩長大,懿範足式。後裔如表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   銑長子凱興,在同輩中年齡最大,疑在靖難之變時同受誅。再興、旺興、永興皆見於成墓誌銘。
        近年學術界屢有考證稱,統並未受誅,實際是護衛建文帝出走,隱居湘潭,向成祖謊稱被誅。但基於以上史跡,此說實非可能。
        銓、銳,成嫡子,靖難之變時同受誅,生平事蹟文獻乏載,待查。
  勇,成庶子,據《國榷》載任貴州衛指揮僉事,守普定。又據《英宗實錄》卷五十七載,正統四年(1439)七月,領兵征麓川,進入刀招漢寨與敵戰,死之。卷七十載,五年八月,上追贈鎮國將軍都指揮同知。卷七十六載,子能請襲父職,兵部以勇原係流官,例不承襲。上曰:「勇有軍功,且死於王事,不准其子承襲,何以示勸,其令襲之」。
  勇之名及職稱,同見於《皇明開國功臣錄》卷二十二,惟《太宗永樂實錄》卷九十二,及《本朝分省人物考》卷八十一等,皆作勤,故判勇、勤為同一人。因是庶子,故靖難之變時未受誅。
        勇子能,於正統五年襲貴州衛指揮同知後,據顧成神道碑記載,能是先卒;推定其卒年,當在就任後不久。故《貴州圖經新志》等文獻,全無顧能事蹟記載。
       此外,從明代史料中,尚可查知以顧能為名者甚多﹝附件五﹞,也各有不同生平事蹟,此處勇子能,是指卒於貴州衛指揮同知任所者,與其餘不同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據安順《顧氏族譜》及顧成神道碑載,安順支前六代世系如下:
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        琮、昂、宣皆廕祖上軍功,襲貴州都指揮僉事。傳至明末清初,吳三桂鎮滇,誅殺明臣, 族中為官者三十六人,悉遭殺害。僅十二世裔孫三歲金錫,在母婁氏掩護下逃過一劫,留下香火。後配鄧氏,育子七人,復又繁衍成族。﹝附件六﹞ 
        亮、三聖保,皆早世。據明李先芳《濮州志》卷二載,亮子保,任聊城東昌衛千戶,駐濮州,遂世家其地,繁衍成族﹝附件七﹞。三聖保係乳名﹝附件八﹞,生平事蹟文獻乏載。
  源,成幼子,成薨時方弱冠,按《禮記‧曲禮》已年屆二十。據嘉靖及萬曆《貴州通志》載,源係清平衛歲貢,餘不詳。
        成之孫輩,墓誌銘所載共七人,已知興祖為統之子,長壽為統之庶子,再興、旺興為銑之子。餘福壽、普忠、普德,不確定是否為銓、銳之後。
        成之曾孫,墓誌銘載兩人,依壙志,確知重興為統之孫,永興為銑之孫。銑孫必興墓誌銘則未列名。
        據清錢謙益《鎮遠侯勳衛顧君﹝承學﹞墓表》稱,略以兄承光襲鎮遠侯爵後,承學以次補勳衛,任帶刀侍衛。萬曆二十三年卒,年六十六,初葬金陵魏村社,後遷葬江都甘泉山。子大猷,字所健,補勳衛,旋謝病歸。崇禎二年,金兵至京師城下,大猷渡淮獨身赴鬥,聞解嚴乃還。後鬱鬱不得志而卒,著有《鎮遠先獻記》
        據《板橋雜記》稱,略以顧爾邁,字不盈,鎮遠侯顧肇迹之弟,挾戚里之富,悅名妓王大小,蓄之河亭,時時召客大飲,授女將軍酒正令,左右指麾,無不糜醉。爾邁始末未詳,撰有《明璫彰癉錄》一卷,記述明成化年間宦官汪直擅政事。
      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附件一見本文集:《明代同名顧成史料》
               附件二 見本文集:《明代顧成墓誌銘》
        附件三 見本文集:《明代顧統妻俞氏壙志》
              附件四 見本文集:《明代顧剛忠妻蓋氏壙志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附件五 見本文集:《明代名顧能之史料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附件六 見本文集:《安順顧氏族源考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附件七 見本文集:《濮州顧氏族源考訂記》
        附件八 見本文集:《顧成子三聖保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