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

外交家顧維鈞

外交家顧維鈞

顧庭銘

        顧維鈞(1888-1985),字少川,英文名V.K. Wellington Koo,祖籍江蘇嘉定,被後人譽為中國現代史上最卓越外交家。其學識才能及對國家之貢獻,可說前無古人,後難有來者,故在中國及我顧氏大家族中,都是最受崇敬的偉人。
  學成出仕
  公自三歲啟蒙,塾師姓朱,是一位落第老童生,教識字和經書,前後長達7年,奠定公之國學基礎。1899年進入上海英華書院,教師多留學美國,開始接觸西方文化。兩年後,考入上海聖約翰書院,校中人才薈萃,講授英譯之顏惠慶老師,畢業於美國佛吉尼亞大學,先後校友有施肇基、王寵惠、宋子文等。
  1904年公尚未畢業即離開聖約翰書院,自費赴美留學,先進入紐約州庫克學院習英語。次年公17歲,考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,主修國際法和外交。四年中讀完學士碩士課程,獲得碩士學位。再續攻博士,指導教授是穆爾,博士論文題目是《外人在華地位》,內容要點,主在論述外人在華引起之複雜問題,解決之道是要瞭解賦予之特權和豁免權;外交處理之基本立場,一是相互忍讓互惠合作,二是重視中外關係之法理基礎。
  19123月公24歲,在哥大結束教育,以不到7年時間,取得學士、碩士博士學位。一般在哥大單以博士一級,即需57年,可見公才華之出眾。這一專業,注定他在今後一生中,要奉獻於外交,直至年邁退休。
  1908年奉天巡撫唐紹儀,出任訪美特使。唐是中國早年官費留美學生,訪問結束後邀請40位留美學生聚會,公任代表向唐致謝詞,表現之口才及風采,深得唐賞識,是為爾後進入外交界之最初機緣。
  北洋政府
  19124月,由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唐紹儀推介,公回國出任袁世凱總統兼唐紹儀之英文秘書,兩年後升任外交部參事。
  1914728,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,日本趁機對德宣戰,卻向我國青島進軍,接管德國在山東遺下之權益;並於次年元月,向我國提出「二十一條密約」,進行狂妄勒索,頓使政府陷入困境。
  公認為面對此一危機,必須取得國際輿論支持,尤其是美國,乃將密約內容向美記者透露,一經登出,立刻引起輿論對日嚴辭撻伐。美國首先向中日雙方,發出概不承認有關中國領土完整及門戶開放之任何協定,政府才得以解除危機。
  19157月公27歲,從外交部參事,先擢升為駐墨西哥公使,用意在培養資望,10月正式任命為駐美公使,成為華盛頓當時最年輕外國使節。公之處女作,是以中國煙酒關稅作擔保,向美芝加哥銀行貸款500萬美元。不料此舉引起各界反對,後因袁世凱去世而中止,實際貸與金額僅120萬美元。
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,公的基本態度是聯美制日,並隨美參戰以取其利。由於國內政局動盪,以及美國對日軟弱,並未取得預效,而政府最後也對德宣戰。
  1918年初,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,協約國在巴黎舉行和會,政府任命公等五人代表參加,以陸徵祥為首席。次年元月,和會正式開會,日本即提出要求無條件繼承德國在山東之權益。公在會中發表演說,強調中國既已對德宣戰,中德間一切條約均已廢除,德國在山東之權益早已收回。美代表認為論點「理由充份,措詞得體,語氣平和」,遂予充份支持。但日本仍舊堅持,英法兩國代表卻站在日本一方,致問題爭執不下。430,在列強控制下之和會,竟將日本無理要求,全盤納入和約,使我國希望全部落空。
  這樣的結果,我代表團自然拒絕簽字。但不簽字代表中德仍處於戰爭狀態,為國際法所不允,因此國務院及代表團都舉棋不定。但公堅持觀點是山東形勢關乎全國,不簽字則國內民氣可用,簽字則引起國內紛爭,因而獨排眾議,拒簽和約。此舉維護了國家尊嚴,也打破歷來中外間交涉之「始爭後讓」之惡例。
  192010月,公奉派為駐英公使,以便於出席日內瓦國際聯盟。次年8月,美邀請英法日中等國參加華盛頓會議,我代表團提出中國關稅自主問題,無結果;繼提出山東問題,幾經折衝,最後簽署了《解決山東懸案條約》,對於膠濟鐵路,中國得以現款贖路,但應聘日人為車務長及會計長,德國租界交還中國,及日軍從山東撤退等,作了明文規定。這是我國外交史上,首次沒有喪權辱國之條約。
  19228月,公返國述職,出任王寵惠內閣之外交總長,在往後六年中,曾出任過財政總長,署理過國務總理,綜合政績如下:
  一、維護國家尊嚴,日駐華公使芳澤吉剛,於1923年來華履新,未按國際禮節先行拜訪我外交部送交國書副本,及安排晉見元首呈遞國書,卻逞自洽公,公下令可不理會日本照會,迫使芳澤就範。
  二、臨城劫車案,19235月,火車在山東臨城被匪徒孫美瑤劫持,上有外國籍旅客26名,引起16國駐華公使聯合抗議,日本更主張組織國際聯軍,接管鐵路。在公折衝下,政府同意賠償,但拒絕列強監督中國路警,維護我主權。
  三、中蘇協定,1919年蘇聯《加拉罕第一次對華宣言》,宣告放棄帝俄在華侵略所得土地,及領事裁判權,並歸還中東鐵路。但事後食言,反而於1921年與外蒙私訂《蘇蒙條約》,竟在外蒙駐軍,侵犯我主權。公強烈照會蘇俄,必須先從外蒙撤軍,否則不建立中蘇外交關係。但此舉促使俄使越飛轉向南方政府,發表《聯合宣言》,迫使北洋政府與蘇俄重啟談判。幾經周折,公於1923年與加拉罕簽訂《中蘇協定》,承認外蒙是中國之一部份,維護住主權,但未提到是否廢止《蘇蒙條約》,種下日後外蒙問題之禍根。
  四、修約運動,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,國內掀起反帝愛國運動,政府順應情勢,發起修訂不平等條約。例如在四川萬縣慘案中,強烈要求英國負責賠償,終止《中比通商條約》,罷免英籍總稅司安格聯,使我關稅自主。
  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,北洋政府瓦解,公被列入通緝犯名單,為避開政治風暴,暫時離京赴歐,結束在北洋政府中,長達16年從英文秘書到國務總理之要職。
  國民政府
  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,全國統一。但張誤判情勢,忽略日本侵略野心,卻將大軍集結北方邊境,矛頭指向蘇聯。一時查封蘇聯邊貿機構,撤換中東鐵路蘇籍局長等,引起中蘇絕交。1930年爆發中原大戰,張又率大軍20萬入關,使東北空虛,給日軍有機可乘。果然日軍於製造萬寶山事件及中村事件後,煽起侵佔東北狂熱,於1931年的918深夜,日關東軍炸毀柳條溝南滿鐵路,嫁禍我軍,即以砲火猛擊瀋陽,爆發九一八事變。
  事變後公急從歐洲返國,任張學良外交高參,建議張應立即請政府向國際聯盟提出對日抗議。期間公亦接受國民政府邀請,出任外交部長,參與特種外交委員會,處理九一八事變。
  瀋陽淪陷後,東北軍撤至錦州固守,以顯示確保東北主權之決心。公此時提出「錦州中立區」計畫,以阻斷日軍繼續南下。不料此計遭到國內各界反對,學生包圍外交部,指責公為賣國賊。而國聯各列強又都不願介入,政府只好放棄該計畫,公亦因而引咎辭職。
  1932年元月28日,日軍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,政府盱衡實力,只好一面抵抗,一面交涉。
  日本侵佔東北事件,國聯遲至1932年元月方成立李頓調查團,公奉派為中方顧問。我方提出之基本立場是上海停火,日軍撤出東北,可惜都未達成。於是公想「聯俄制日」,用武力收回國土,但前提是中蘇關係先要正常化,幸而年底中蘇打破僵局恢復外交,頓使日本感到驚慌。
  10月,公出任駐法公使及日內瓦之國聯代表,任務是解決李頓調查報告。19332月,國聯委員會通過報告,確認我國對東北之主權,不承認滿洲國,譴責日本軍事侵略。無奈其間日軍已佔領山海關,熱河併入滿洲國,已使華北門戶洞開。公權衡得失,建議政府軍事應全力抵抗,外交應對日絕交。但此時政府基於「攘外必先安內」方針,未予採納。反而軍隊節節敗退,使公在國聯舞台上無言以對,外交折衝已難有作為。
  193777,爆發盧溝橋事變,813戰火延燒到上海。公急向國聯申訴,無已過程中上海業已失守,國聯調停失去作用。公認為今後無論交涉停戰或中日媾和,已都無可能,乃轉而向國際社會爭取道義支持和物資援助。例如以後與美達成2,500萬美元《桐油借款》,及與法達成海外援助物資可經滇越鐵路等,得以充實戰力。
  德佔領巴黎後,公結束在法外交,19415月奉令出任駐英大使。
  但英國此時正面對歐洲戰局,無力關心遠東,反而與日暗通款曲,互簽協定,甚至關閉滇緬公路。公到任後想扭轉頹勢,惟一辦法是向國際社會,宣導中日戰爭關係世界安危,以爭取同情和支持。
  1941127,日本偷襲珍珠港,美國有了切膚之痛,形勢大變,公即進行向西方借款,及促成美英中三角聯盟。美國首先無條件貸我5億美元,英國無款可貸,於1943年初簽署廢除在華之領事裁判權。
  1945815,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,公以中國代表身份,參與聯合國創建,我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,各國廢除在華不平等條約,我國國際地位,提升為世界四強之一。至此公多年的艱苦奮鬥,終於有了成果。
  國共內戰
  抗日勝利,舉國歡騰,但中國並未迎來和平,因國共內戰又起。
  公初期對時局,認為既然兩黨都希望中國強大,其間並無必要不和,故態度中立。但在新內閣改組中出任駐美大使後,即從容共主張轉變為剿共決心,理由是國家必須統一,方可全力進行戰後重建。於赴任後對美方朝野表述,一、中國必須統一,二、國共問題是世界問題一部份,三、美國聽從中共單方宣傳,十分危險。此時公之立場完全站在國民黨一邊。
  當國共內戰漫延,國軍節節敗退,爭取美國軍經援助成為首要任務。但美國擔心腐敗的國民政府無法有效運用援助,致遲遲未予決定。直到19484月,美國會才通過貸(贈)與5.88億美元,使公鬆了一口氣。
  然而,滾滾而來的援助,並未扭轉政府軍事上的頹勢,924,共軍還是佔領了濟南。公只有更積極地爭取美援,不過這時主張實質的援助武器彈藥,而非以往之貨幣,以杜絕貪污。
  1948年末,馬歇爾調停失敗,國共已進入戰略決戰,美開始調整對華政策。公此時外交面臨的是美方的冷漠,求援工作陷入困境。雖然感到軍事失敗,是因人心之向背,但並未放棄國民黨,因為公認為共產主義背離中國傳統儒家思想。
  1948年底,中共宣布國民黨43名戰犯,公列名第22
  1949年元月21日,蔣總統宣布引退,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,4月下旬共軍渡江攻佔南京,局勢至此已無可收拾。
  公在美認為此刻挽救頹勢,宜由留美出身人士組閣,並由胡適領銜,才能繼續獲得美援,在複雜的朝政中,此計未能實現。但公仍認為蔣總統是中國無可取代之領袖,繼續在美朝野中折衝。
  19498月,美發表了《中美關係白皮書》,詳述美國對華之軍事援助,及國民政府之腐敗,為失敗之對華政策作了辯護,以回擊美共和黨之指責。公雖竭力在美斡旋,並未能阻止杜魯門政府對我之無情打擊。
  1950625,朝鮮戰爭爆發,美為阻止共產勢力威脅太平洋地區,命令美第七艦隊防守台灣海峽,也阻止我對大陸之海空攻擊。又措詞粗暴地發表「台灣地位未定論」,為鞏固太平洋圍堵防線之完整,預先留下伏筆。
  19533月,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,防守範圍僅限台澎金馬,不含其餘沿海島嶼,以避免美共直接衝突。美方此舉主在製造兩個中國,公甚感失望,一直耿耿於懷,乃萌生退意。
  19564月,總統核准辭職,調為總統府資政,結束超過40年之外交艱苦奮鬥歲月。
  公退休後,原本想休息安度晚年,寫回憶錄,及開一家國際法律咨詢事務所,以維持生計。但未幾,即接到政府提名,競選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,以遞補徐謨去世所遺之空缺。195710月正式當選,任期9年。國際法院設在荷蘭之海牙,法官有崇高地位,必須有崇高之資望者才可出任,公獲高票通過。
  公雖已年近古稀,但仍舊負責盡職,十年間,研究及判決案件共17件,提出咨詢意見兩次,擔任3件之起草委員會委員,國際法院召開會議200多次,公全勤參與。又對西南非洲問題研究,寫過十多本筆記。
  19643月,公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副院長。兩年後的10月,致函聯合國秘書長,正式表示放棄國際法院法官候選資格,這時公已年過78歲。
  公一生經歷半個世紀之外交生涯,親歷過兩次世界大戰,這樣的經歷在中國在世界都是罕見,故於晚年投入回憶錄撰寫,用來見證過往歷史和傳承經驗。
  從1960年應母校哥倫比亞大學邀請,開始口述,至1976年結束,歷時17年,使用500小時,11,000頁英文稿,由4位博士,5位打字員參與其事,耗資25萬美元。回憶錄完成後贈送母校收藏,成了外交界學術界一件盛事。
  19835月《顧維鈞回憶錄》中文本第一分冊在大陸問世,公感到欣慰,遺憾的是沒能在他有生之年,看到全部出齊。
  19851114晚,公一如往常於睡前洗浴,完畢後突然心臟停止跳動,壽終於紐約正寢,結束輝煌的一生,享年98歲。他在離世前幾小時,才寫下最後一頁日記,簡短的一句話:「這是平靜的一天」。
  遺體葬於紐約芬克里夫墓園室內墓櫃,一旁預留第四任妻子嚴幼韻穴位,俾將來永遠陪伴。
  家世婚姻
        清光緒十四年(1888)元月二十九日,公出生在江蘇省嘉定縣錢門塘村一戶官宦人家。據《嘉定顧氏承裕義莊碑記》〈7〉記載,祖先系出吳丞相顧雍之後。天祖在揚,昆山諸生,始遷居嘉定西郭。高祖廷珍,曾祖匯淮,祖父晉恩皆好施重義。庚申洪楊之亂,祖父被擄,雖用重金贖回,但已身心受創未幾謝世,家道隨之中落。往後歲月,全靠繼祖母鄒氏刺綉手藝維持生計。公之父溶,字晴川,母蔣福安。父弱冠時進入雜貨店習徒,成家後留在岳父報關行工作,後進招商局任輪船幫賬。又經商三十年,積聚資財,乃捐田2320畝,建顧氏承裕義莊,造福鄉里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        公之外交生涯光芒四射,婚姻路上則梅開四度,充滿著風花雪月。誠如友人送他對聯曰:「人間勝事今全得,海內聲華盡在身」。
  公12歲時,父親依舊俗為他訂下親事,1908年回到上海,在父親逼迫下,與素未謀面之名醫張驤雲侄孫女張潤娥(航麗)完婚。初夜即未同房,後偕同赴美,安排在費城先學英語。夫妻間如同朋友,相敬如賓。1911年雙方同意離婚,結束有名無實之第一度婚姻。傳說張女以後萬念俱灰,在觀音堂落髮為尼,長伴青燈。
  1913年公擔任國務總理唐紹儀秘書時,結識總理千金唐寶玥(梅,May),以公之英俊瀟灑及留美博士頭銜,自然輕易贏得芳心。一年後在上海完婚,從此在岳丈扶持下平步青雲。191810月,公在駐美公使任上,唐氏不幸罹患流感,以28歲芳齡,香消玉殞於華盛頓,遺子德昌,三歲;女菊珍,尚在襁褓中。遺體以玻璃棺殮葬,運回嘉定顧氏祠堂暫厝,1924年隆重入土。
  1920年公調任駐英公使,出任巴黎和會代表時,蒙黃琮蘭邀請至私家做客,公對琮蘭之妹蕙蘭頗為心儀,進而結為連理。兩人結髮長達38年,幾乎已是白頭偕老,不幸因感情困素而勞燕分飛。育裕昌、福昌二子。黃氏晚年隱居紐約曼哈頓,與菊珍相依為命,靠父親贈予之50萬美元生息養老。1992年底辭世,享年103歲。
  黃氏父黃仲涵,係爪哇華僑首富,有糖業大王之稱,曾資助蔡鍔在雲南起義討袁。她能說六國語言,為人熱情、大方、懂禮儀,有遠東最美麗珍珠雅號,成為公在外交酬應中最佳助手。婚後扶育唐氏遺下子女,用娘家財富資助丈夫交際,修繕破舊大使舘,斥資20萬美元購入北京獅子胡同陳圓圓故居作為住宅,對公情義如山。
  這樣的神仙夫妻,最後卻無情離異,令人感到痛惜。
  外交工作要靠交際應酬,甚至金錢、美色去遂行任務。當杯觥交錯後,擁抱著婆娑起舞,難免會逾越分際。這在夫妻之情極度自私下,任何一方的內心,都會刻下陰影。
  據黃氏晚年所撰《沒有不散的筵席:顧維鈞夫人回憶錄》書中透露,公與有夫之婦嚴幼韻有染(原書未指名),當自己受到法國外交官性騷擾時,公竟毫不在意。這些都使黃氏感到屈辱,無法忍受,認為夫妻緣分已盡,只好強忍著花開花落,讓它隨水流逝。
  嚴幼韻1905年9月出生,祖籍寧波,父開設上海老九章綢緞莊,家財萬貫,復旦大學畢業,1929年嫁湖州才子楊光泩為妻。楊係美普林斯頓大學法學博士,192933年赴歐洲任外交官兼新聞特派員,攜妻同行。適公也在英法兩國主持外交工作,曾一度是楊上司,顧嚴之間因交際擦出火花。後黃氏向宋藹齡訴苦,透過孔祥熙將楊調回國內,暫時平息桃花風波。
  未幾,楊奉派為駐馬尼拉總領事,日軍佔領菲律賓時楊遭殺害。日軍投降後,嚴幼韻自菲赴美,在紐約寡居。適遇公亦調任駐美大使,乃為她在聯合國禮賓組謀得工作,於是舊情復燃。據黃氏透露,公每於週五即離開華府,到紐約與嚴女幽會,至週二才返回華府任所。傳說係部下周書楷向層峯檢舉,致使公突然去職。黃氏也隨即答應離婚成全,但永遠以顧維鈞夫人自居,晚年以回憶錄明志,有愛無恨。
  1959年顧嚴兩人由不倫戀而結連理,當時公年已71歲,嚴54歲。婚後嚴氏(Juliana Koo)善盡「好管家、好護士、好秘書」之責,陪伴公安度晚年。據公自述,四度婚姻中最愛嚴氏,因她了解他,照顧他。1990年嚴氏向上海嘉定博物館捐獻公珍貴遺物155件,並捐資10萬美元,成立顧維鈞生平陳列室,可見嚴氏對公之崇敬。
  嚴氏也是一位人瑞,2014年過109歲生日時,仍能穿著高跟鞋翩翩起舞(僑報紐約),2017年5月24日在紐約離世,享嵩壽112歲。
  公哲嗣長子德昌(1916-1998),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,二次世界大戰時任中國駐美大使館空軍武官,退役後回台灣經商,後移居美國,1998年在佛州去世。妻Gertrude RenaudYang)(1916-2004),育一女名Katherine Chi-Lien Koo
  次子裕昌(Junior)(1922-1975),美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法及外交學博士,任職聯合國秘書處法律組,嫌升遷太慢,離職赴菲律賓經商,娶菲女Lulu為妻,不幸1975年因心臟病去世。
  三子福昌(Freeman)(1923-1977)亦哥大畢業,妻Edith Koob-2006),子Renee Koob-2007)。
  裕昌、福昌皆先於公前去世,尤其裕昌同樣哥大國際法博士出身,卻不能克紹箕裘,令公感傷不已。
  女菊珍1918年出生,由繼母黃氏帶大,並相依為命。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,在聯合國托管及非自治領土部任研究員,後升司長,1979年退休。夫婿錢家騏,美籍著名物理學家,任職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。育一子澄清,一女英英。
  參考資料
1.顧維鈞傳 金光耀 1999
2.沒有不散的筵席 黃蕙蘭著 2012
3.顧維鈞回憶錄縮編 1997
4.顧維鈞與中國外交 金光耀 2001
5.百年家族:顧維鈞 沈潛 2001
6.顧維鈞其人其事 袁道豐 1988
7.陳傳德修《嘉定縣續志》卷十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