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家顧毓琇
顧庭銘
顧毓琇(1902-2002)字一樵,偶署蕉舍、古樵,無錫人。在教育、科學、文學、戲劇、音樂及佛學諸方面,皆有卓越成就,可謂學貫中西,兼通文理。一生從事教育及學術研究,享譽中外,是我顧氏大家族中及世界最傑出人物。
學業
公之偉大成就和高尚品德,奠基於良好的家庭教育。祖母秦氏乃宋秦淮海第四十二代孫女,深受祖上傳世三百年之文章薰陶;母王鏡蘇乃王羲之第六十六代孫女,擅長書法和繪畫。四歲時由祖母啟蒙,教識字讀詩,愛護之情,逾越諸孫。五歲入私塾,接受舊式教育。
1913年,公12歲,考入竢實學堂高小一年級。竢實學堂即今連元街小學,創立於1898年,乃我國教育史上最早實行新制。公在此接受科學知識,及在國學家錢基博教導下,奠定國學基礎。
1915年隨父到北平,考入清華學校中等科一年級,同學有梁實秋、孫立人、熊式一等百餘人。1919年秋升入高等科,到1923年畢業,在清華園先後讀書八年。
清華園中良師益友甚多,著名良師如梁啟超,當時任研究院導師,講授清代學術思想史,歷史研究法,及唐詩欣賞等課程,公全程聽講。益友梁實秋和聞一多等,彼此互動密切,成為摯友,共同參與校內小說研究社,文學社,戲劇社,並發行《清華周刊》等。此時公已寫作短文及小說,譯作及戲劇,時有佳作發表。
1923年秋,東渡赴美,9月到達波士頓入麻省理工學院(麻工)電機工程系深造,兩年後獲得科學學士學位。接著在麻工攻讀碩士,同時到哈佛大學選讀諾貝爾獎得主白立支曼 教授之電磁學。公在數學方面有卓越天賦,1926年發表新的四次方程式通解,此法迄今仍為電腦計算所採用。
1926年6月,即取得麻工碩士學位,留校繼續攻讀博士,以數學為副科,並在哈佛選讀《科學的哲學》。次年秋,通過 博士學位普通口試。
1928年6月,通過 博士論文,正式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,為華人得此殊榮之第一人。論文是由斐倫博士指導,題目是《電機瞬電分析》。內容主在應用英國電磁學家赫維塞的運算微積分,將電流中的固定坐標換至旋轉坐標,得到前進及後移變數,解決電機界難題。這一方法國際電機界稱之為顧氏變數。
公在麻工不到五年半時間,即得到學士碩士博士三學位,創下奇蹟。
當時中國留學生,要負擔學費和生活開支,都得在課餘打工,公自然也不例外,曾到司徒文、西屋電機、奇異公司三家工廠做工,排隊打卡和領工資,有時還做夜工。由此可知公能得殊榮,除有先天稟賦,還得有吃苦務實的精神。
仕途
毓琇公在美得博士學位後,即進入學界開始教育生涯。1929年2月,受浙江大學工學院李煕謀院長之聘,回國初任電機科主任,任教兩年。夏,兼任浙江電氣局顧問工程師,後受建設廳委派為電氣試驗所主任。
1930年10月,朱家驊出任南京中央大學校長,公受聘為工學院院長。北京清華大學於1932年秋也成立工學院,又受梅貽琦校長兼院長之聘,毅然辭去中大院長,回母校出任電機工程系主任。笠年梅不兼院長,改由公接任,在此連續教學五年半。清大工學院設土木、機械、電機三系及航空工程組。此時院中已有實驗風洞,開始航天工程研究,到1936年成立航空工程研究所,公自兼所長。
抗日軍興,淪陷區各大學紛紛西遷,一時在成都、重慶、西安形成三大學區。時公已於1938年底出任教育部次長,教育部位於重慶青木關。公接任後,即前往各學區視察,協助解決在艱苦環境中維持教學。戰時人手不足,公也曾兼任過國立音樂學院院長,國立交響樂團團長,及禮樂館館長。
蔣委員長於1944年夏,辭去中央大學校長,改派公繼任。任職一年中,應邊疆建設需要,配合創辦邊政系,應中蘇文化溝通,設俄文專修科,將校內有關教育科系,裁併成教育、藝術、體育三系,其餘七系分別併入同性質之院系,以資節省人力財力。1945年8月10日,日本宣布投降,公為了回滬侍奉闊別八年之老母,同月16日辭中央大學校長,獲准。但次日又奉國府命令派為上海市教育局長。
公由重慶乘輪船過三峽途中,接到命令參加日本受降典禮。時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,負責南京區受降,臨時任命公為總司令部中將參議,使公憑添幾分儒將風采,成了一生中之佳話。9月5日 到達南京紫金山受降台,目睹日酋岡村寧次,舉雙手向何總司令呈遞降書,從此洗雪馬關條約的奇恥大辱。
上海公私立學校甚多,以上海交通大學為最著。公任教育局長之餘,也在上海交大授電機及運算微積兩課,傳說前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,亦是當時公之學生。
1947年中央政治學校和中央幹部學校,合併為國立中央政治大學,國府委派公為第一任校長,蔣總統為名譽校長。接任後從事改革,廢除軍訓制和訓導制,成立學生自治會,聽取學生意見改進校務。
1948年國共內戰局勢逆轉,雙方進入戰略性決戰。次年4月南京失守,政大校務隨即停頓。5月9日 公率家人乘中興輪抵台,次年7月中旬全家赴美,暫住紐約梅貽琦校長臨時寓所。
公自1929年初任浙大工學院電機科主任起,迄1950年赴美,二十年間投身教育界作育英才。在重慶大後方物資奇缺,又飽受日機轟炸,熬過八年艱苦歲月,終於抗戰勝利,1944年元旦,國府頒給三等景星勳章。
1950至1952年秋兩年間,在美任麻工客座正教授,同時進行研究。將張量分析應用於電機瞬變現象,及非線性控制系統等研究心得,在麻工授課並指導研究生,進入新的研究領域。兩年後移家費城,賓夕法尼亞大學聘為客座正教授,後聘為終身職正教授,1972年退休,再聘為榮休 教授。
公非常喜歡費城,這裡生活安定,就近在賓大任教,可專心研究。一住竟是半個世紀,佔去百齡人生中之一半歲月。
1959年7月,公之學術成就受到國內學術界推崇,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三屆院士。院士是終身榮譽職,在學術界享有崇高地位。1964至1978年,曾四度回國參加院士會議。1992年公91歲,再回國開會,並到慈湖謁蔣公父子陵寢,返美後從此再沒回國。
1956年公出席在比利時召開之國際理論應用力學大會時,與大陸代表團正副團長周培源錢偉良相遇。周錢兩氏竭力介紹大陸共黨新政權之優點,慫恿公回鄉觀光。
由於此一機緣,引發「身前了俗事」念頭,從1973到1991年約二十年間,先後7次回到大陸會親、講學、旅遊,也順道會見新朝政要。1993年起遵醫囑不再遠行,從此在費城以平靜心境安度恬淡晚年。
學術
毓琇公之學術成就,不以在賓大主修之電機工程為限,他博通古今,學貫文理。一生中陸續發表之文集、專書十分浩瀚。1961年商務印書館將之彙整成《顧一樵全集》十二冊,在台發行;2000年遼寧教育出版社,再補充後續發表之著作,出版《顧毓琇全集》十六卷,在大陸發行,內容包含:
第一卷 散文、小說
第二卷 戲劇
第三至六卷 詩詞
第七卷 音樂
第八卷 論著
第九、十卷 佛學
第十一卷 自傳
第十二至十五卷 科學論文
第十六卷 譯著
在科技領域,公是國際公認的電機權威和自動控制先驅。23歲時發表之四次方程通解法,26歲時發明之顧氏變數,迄今仍受到國際推崇。
公之文學根基,大半來自竢實學堂錢基博 先生。就學清華學校時已開始寫作,期間又趕上新文化和五四運動,公緊跟著時代脚步,於升入高等科時,即在課餘之暇,以白話文翻譯莫泊桑之《亡妻》,吉百齡之《駝峰》,和泰戈爾之《勝利》等西方短篇小說及戲劇14篇。
1922年開始自己創作短文,有《國家》、《他們》、《一個朋友》等15篇。為了紀念敬愛的祖母仙逝,寫了中篇小說《芝蘭和茉莉》,出版後獲得好評。在校中與梁實秋等組織清華文學社,以後又成立清華戲刻社,任社長,開始對戲劇又發生興趣。
在戲劇方面成就,較散文小說更豐富。因受新文化運動影響,創作趨向通俗化,是現代話劇創始者之一。1923年起發表處女劇作《孤鴻》,及編寫三幕劇《張約翰》,由同學粉墨登場。1924年在麻工雙十節慶祝大會上,演出公編導之話劇《國手》。
這段期間,醉心於劇作達於高峰,竟在一夜之間完成一部《荊軻》劇本。邀請梁實秋寫短歌,應尚能配曲。1925年編導《國觴》,及中英文劇本之《琵琶記》在美公演。
1928年自美學成歸國,出版《荊軻》、《項羽》、《蘇武》和《西施》四劇本,劇中主角都悲壯強烈,感動人心。
《蘇武》一劇,曾在費城及重慶兩地公演,以後又改編成歌劇,歌頌蘇武持節不變精神,借古喻今,激勵國人堅定抗戰必勝信心。1937年冬,寫話劇《古城烽火》,次年在重慶演出,描寫淪陷區北平之日寇惡相,漢奸之奴顏求榮,及愛國志士之可歌可泣。演出《岳飛》一劇,在於表揚精忠報國之志,激發戰時同胞愛國熱情。
音樂方面,公在重慶因兼任國立音樂學院院長,及交響樂團團長機緣,發揮他對古典音樂之長才。首先律定頻率348作為黃鍾標準音,被教育部採用,發表《黃鍾定音記》。
在哈佛大學圖書舘,發見明末音樂教育家之《魏皓樂譜》,整理成五線譜50曲,其中12曲曾在台北公演。又將姜白石之自度曲譜翻成五線譜,在紐約公演,又譯成英文,及發行《唐宋歌譜25調》及《宋詞歌譜45調》兩書等,將中國古典音樂推向世界。
詩詞方面,公才思橫溢,有蘇東坡遺風。1940年家住重慶北碚茅廬,轉而創作中國古典詩詞,三天一小詩,十天一大詩,如狂瀾猛浪,勢不可擋。諸凡旅遊、遇事、訪友、慶賀皆可有詩。一生中竟創作七千餘首之多,出版詩集34本。
在北碚時的處女詩作《茅廬》:「自結茅廬隱一樵,疏星點點耿天寥,鄉音久斷還看月,時雨偶來且聽蕉。遙寺晚鐘驚宿鳥,客船歸夢阻殘橋,流人苦望收京早,烽火家園柳萬條」。可看出公憂國思家之情懷。
曾將中國古詩如詩經之關睢,李白清平調,杜甫玉台觀等25首,譯成英文,傳播西方。
公在《論詩》中說:「詩原不可論,三百篇猶在;沛以浩然氣,大哉般若門。浮雲輕弱水,秦嶺在昆侖;便有神來句,了無夢裡痕」。這八句話隱含著詩之重、大、拙三種境界,亦是公之詩詞風格。
佛學方面造詣頗深,公一生走遍名山古剎,結交高僧大德,經過半世紀之研究,出版過《禪宗師承記》,及《日本禪宗師承記》兩書。1979年用英文寫成《禪史》巨著,出版後震撼世界佛學界。
公曾自許「身後少虚名」,但在晚年中外學術界贈送各項榮譽頭銜,如雨後春筍般紛至沓來。
教育部於1959年3月4日 ,頒給金質學術獎章。
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學會,於1961年元月,推舉為名譽會員。
國立台灣大學於1972年春,聘為客座教授。
美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,於1972至2000年,頒贈藍姆獎章、金禧獎章及第三禧獎章。
美賓夕法尼亞大學於1972年5月22日 ,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。
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於1972年秋,贈予金質獎章。
巴西人文學術院於1975年,贈予金質獎章。
國際聯合桂冠詩人組織於1977年元月10日,贈予名譽會員。
西安、西南、北方、新竹交通大學、東北工學院、東南大學、南京大學、北京航天大學、上海大學、清華大學等十校,於1985年起,先後聘為名譽教授。
中央大學詩友社於1994年4月,選為榮譽社長。
東南大學董事會於2000年聘為名譽董事長。
重慶大學校友會於2000年聘為榮譽會長。
國立台南成功大學於2000年12月,授予名譽工程 博士學位。
無錫吳文化公園於2000年,設置錫山樵翁顧毓琇百齡紀念堂。
家世
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,顧公毓琇誕生在江蘇無錫虹橋灣。無錫濱太湖北岸,素稱魚米之鄉,也是歷代才子、詩人、畫家薈萃之地。
根據公等1987年纂修之《錫山顧氏支譜》記載,先世系出三國吳丞相顧雍。明天啟六年,先祖顧鶴公(1594-1645)涉入東林黨人周順昌案,遭奸相魏忠賢通緝,乃從昆山華定鄉,棄家逃亡無錫蓉湖莊隱居,現被尊為錫山顧氏一世祖。
自鶴公起,歷經三百多年繁衍,到毓琇這一代已是第十一世,大放異彩,光耀門楣。七世祖鴻逵公(1788-1864),字文山,國學生,封朝議大夫,工書法醫理,再遷居虹橋灣,曾與族人合捐田八百畝,創立顧氏義莊,德配吳氏,育六子四女。
九世祖維楨(賢)公(1851-1907),即公之祖父,字幹臣,國學生,浙江候補縣丞,經營典當藥材有成。德配秦氏,育三子二女,季子賡明即公之父也。
賡明公(1882-1916),字晦農,畢業於直隸法政學堂,賜花翎四品銜山東候補知縣。德配王鏡蘇(1883-1953),字誦芬,畫家,1953年仙逝於上海。夫妻合葬於惠山馬鞍塢。
據《顧母王誦芬太夫人家傳》記載,王 夫人17歲迎娶過門,頗得翁姑歡心。不意婚後17年,賡明公以35歲英年,染猩紅熱棄世。時膝下六子一女,年長者甫16,幼者遺腹未生。全家遭此劇變,悲痛莫名。全賴 夫人繼承先夫遺志,克勤克儉,不惜典當家私扶養及教育遺孤,終至一門五博士,傳為佳話。
六子中毓琦、毓琇、毓瑔、毓珍、毓瑞五人,皆得博士;毓琛為學士,皆有高職。惟毓珍不幸在1968年文革中被迫致死。一女毓桐是人瑞,2013年已102歲,猶在上海安度晚年。
次子毓琇,為賡明公子女中最傑出一位,1929年在美獲博士後,回國與表姐王婉靖(1901-2006)結婚。王 夫人字韻蓮、畫家,婚後過著夫歌婦繪生活,愛情彌篤到終老。育慰連、慰慶、慰華、慰中、慰國五子,慰文、慰民二女。2002年9月9日 ,公在么女慰民美奧克拉馬州寓所壽終,享年百歲。四年後之2月22日 下午,王 夫人亦壽終於寓所,享年105歲。次子慰慶及孫宜凡於是年專程赴美,恭奉倆老靈骸回無錫,安葬顧氏墓園。政府也將原虹橋灣故居,改建為顧毓琇紀念館,以表彰他一生成就。
長子慰連(1931-1990),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研究生畢業,曾任瀋陽農業大學教授兼校長,專攻玉米栽培技術。妻戴俊英,亦北農大研究生畢業,曾任瀋陽農大 教授。因研究玉米栽培,而與慰連結為連理,常共同發表有關玉米研究論文。育子宜群,女宜晴。毓琇公在北農大設有顧慰連獎學金。宜群(1957-d)在美坦波爾大學畢業後,進卓克索大學研究,獲碩士學位,曾任中國農業科學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。妻劉麗,瀋陽農大畢業,育女大安。宜晴,瀋陽農大生化實驗員,適鄭剛。
次子慰慶(1932-d),曾任上海聯合電氣公司副總經理,上海經濟區輸電設備公司董事長,西北電力建設局總工程師。妻滕錦華,曾任西北電力公司工程師。育女宜音,子宜凡。宜音(1959-d),美伊利諾大學化學博士,擁有20項醫藥化工專利,適李耀恩 博士。宜凡(1962-d),畢業於美伊利諾等大學,最高學歷是傳播學博士。先後任清華等各大學教授、客座、美藍海電視台(BON)創始人及董事長。妻諸葛虹雲,山東人,美哈佛等大學傳媒影視雙碩士,在傳媒界擔任過撰稿、主持、導演及製片等,與夫共同經營及創立藍海電視台。
三子慰華(1935-2012),美勃羅克林工程學院 博士,曾任美康奈爾及加州大學教授,2012年病故,安葬無錫顧氏墓園。妻蕭良杰,育子宜仁,女宜文。宜仁,美哥倫比亞大學碩士;宜文,美賓雪文尼亞大學(賓大)經濟學士。
四子慰中(1937-d),美賓大建築工程學士,妻吳德安,建築師。育子宜棟、宜樑,皆求學於美紐古柏大學。
五子慰國(1941-1988),毓瑔嗣子,美賓大碩士,任美奇異公司及蘇納爾公司工程師,1988年因病英年去世。妻袁榮芬,育女宜蓉,曾就讀於加州大學電機系。公哀痛之餘,亦在賓大設顧慰國獎學金。
長女慰文(1934-1993),美賓大系統工程碩士,曾任上海交大教授,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。1993年赴美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時,因車禍喪生,公亦在上海交大設立顧慰文紀念獎學金。適謝志良,俄莫斯科動力學院博士,曾任上海交大教授。
次女慰民(1945-d),美賓大建築碩士,曾任建築師,適劉育階,美賓大醫學博士,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、醫師。
1949年大陸淪陷後,公由滬攜眷遷台,時慰文不從,在滬脫逃;抵台後,慰連慰慶兄弟又潛返大陸,傳說此事使公困惑不解。1973年返鄉會見周恩來時,得知彼等三人中學時代即是中共地下黨員,方豁然釋懷。
參考資料
1.顧毓琇傳 萬國雄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1
2.錫山顧氏支譜 顧毓琇等撰 鳳凰出版社
3.顧毓琇自訂年譜(2001年補訂)
4.顧一樵全集 商務印書館 1961
5.顧毓琇全集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