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

滄州志顧氏始祖研究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滄州志顧氏始祖研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顧庭銘

  明代滄州初屬北平布政司,始置於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(517),歷史悠久。滄州又稱獅城,坐落在河北省東部,面臨渤海,中有京杭大運河穿過,連同鄰近泊頭,都因漕運而繁盛;又素為拱衛京畿要地,市內之馬廠,即為清末左右政局之新軍陸軍第四鎮之所在。
據乾隆《滄州志》載,明永樂二年,初設滄州守禦千戶所(1,12,13),屬後軍都督府之直隸都司天津衛管轄。下置千戶5員,百戶10員,吏目1員,京操官軍548名,守城操軍200名,巡鹽官快11名,戶口餘丁1,856名。除賦予軍事任務外,平時在地墾殖鹹潟黑紅壤土地(36888畝,種植高粱小麥(12,13),每年納糧812石(12),以求自給自足,此即明太祖寓兵於農之軍事制度也。
  十個百戶所,每所各管一屯,曰顧官屯,南陳屯,北陳屯,白官屯,鞫官屯,戎官屯,徐官屯,趙官屯,吳官屯,鄭官屯是也。
乾隆《滄州志》中即有守禦里,北顧屯,南顧屯之地名。民國《滄縣志》(3)中則稱,顧官屯198戶,曾在守禦里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墾殖,日久形成聚落轉為方志中之地名;而南顧屯之地名,迄今仍是滄州市滄縣風化店鄉之一村名也。
  滄州志顧氏
滄州顧氏自明初發祥以來,人才濟濟,以清初顧晉珍最為傑出,文獻屢予記載。顧晉珍係滄州泊頭人(6),康熙五十二年連捷武進士出身,雍正十年十二月授山西樺林堡守備轉本營都司,繼調保德營都司,頗多革新,終升陝西鞏昌營遊擊。
滄州顧氏之世系及嬗替及功勳事蹟,在乾隆《滄州志》卷八選舉志之末,有附載及增遺兩項補述(7),茲將原文抄錄如下:
  附載:
  顧 能 永樂二年,以父鎮遠侯成,屢建奇勳,蔭滄州守禦所百戶,世襲。
  顧 和 成長孫,襲百戶。
  顧 信 成次孫,襲百戶。
  顧 真 成曾孫,襲百戶。
  顧 英 成五世孫,襲百戶。
  顧 宣 成六世孫,襲百戶。
  顧 臣 成七世孫,襲百戶。
  顧 勳 成八世孫,襲百戶,升授本所指揮。
  顧養氣 成九世孫,襲百戶。
  顧耀武 成十世孫,襲百戶。
  顧安邦 成十一世孫,襲百戶。(《滄縣志》誤植為成之十世孫)。
  增遺:
  顧 宣 世襲,以孫勳貴,贈昭勇將軍。配潘氏,封淑人。
  顧 臣 世襲,以子勳貴,贈昭勇將軍。配呂、鞠氏,俱封淑人。
  顧 勳 階授昭勇將軍。配呂氏,封淑人。
  顧 廉 世襲,以子養氣貴,贈昭信校尉。配王氏,封安人。
  顧養氣 階授昭信校尉。配呂氏,封安人。
  顧養才 廩生,鄉飲介賓,以子振武貴,贈登仕郎。配張氏,贈孺人。
  顧振武 誥封登仕郎。配楊氏,贈孺人。
  顧胤璽 以孫晉珍貴,贈定遠將軍。配趙、邵氏,俱封淑人。
  顧如愷 以子晉珍貴,贈定遠將軍。配呂氏,封淑人。
  顧晉珍 階授定遠將軍。元配楊氏,繼配蘇、袁氏,俱封淑人。
  《滄州志》附載中之顧能,係顧氏進入滄州之始遷祖或一世祖,負有承先啟後重要角色,故族中後人曾探索其生平事蹟,摘要如下:
  明成祖繼位後,封能為山東安東衛都司。
  永樂二年十二月,奉旨從安東衛調撥到天津衛之滄州千戶所,世襲實授百戶。
  永樂十二年二月,因老疾不能任事,奉准於十四年由子和世襲,仍實授百戶。
  卒於永樂十二年二月,葬北顧屯。
  顧成與顧能
  滄州顧氏一族,遺世之附載及增遺兩項,至今為世上唯一之史料,後人多據以探索族源,撰寫族譜。但經分析,其中存有若干疑問,影響其可信度。
  明江都鎮遠侯顧成,因於靖難之變時投誠朱棣,致族人包括嫡子在內共十六人,悉遭建文帝誅殺。此一事件史上多有忌諱,文獻乏載。《明史》雖有顧成傳,但僅及成之功勳事迹及鎮遠侯爵之傳承,並不能瞭解到全部子嗣,及個人生平詳情。
  筆者及河南顧雙進近年對顧成生平會同研究,主要基於1958年揚州發見之第一手史料顧成墓誌銘,已漸趨明朗,並將研究結果寫成《明開國名將顧成傳》(5),以博文公開於世,摘述要點如下:
江都顧成 生於元至順元年(1330十二月十六日,薨於明永樂十二年(1414五月二十五日5,17),葬江都永真鄉笊籬灣祖壠。
成有八子七女,八子為嫡子統、銑、銓、銳;庶子勇(勤)、亮、三聖保、源。嫡子全被難,亮、三聖保皆早世(5),故子輩僅孑遺勇及源兩人。
  《國榷》載:勇任貴州衛指揮僉事,守普定。《英宗實錄》卷五十七載:正統四年七月,勇領兵征麓川,進入刀招漢寨與敵戰,死之。卷七十載:正統五年八月,上追贈勇為鎮國將軍都指揮同知。卷七十六載:勇子「能」請襲父職,兵部以勇原係流官,例不承襲。上曰:勇有軍功,且死於王事,不准其子承襲,何以示勸,其令襲之。
  故江都顧能於正統五年襲貴州衛指揮同知。楊士奇《顧成神道碑》則稱:能,先卒。推想卒年當在就任指揮同知後不久。
  基此,江都鎮遠侯顧成與貴州衛指揮同知顧能,可確定為祖孫關係,與《滄州志》所稱之父子關係,顯然不同。
  再具體比較如下:
  滄州顧能,永樂十二年(1414)以前之人,官至百戶,行於冀魯地區,與成為父子關係。
江都顧能,延續至正統五年(1440)之人,官至指揮使同知,行於雲貴地區,與成為祖孫關係。
  兩人有相差懸殊之官階,相差約三十年之時代背景,應屬同名而不同身份之兩人。史蹟斑斑,無可置疑。
  但必須說明,江都顧能為庶子之子,地位卑微,受歧視,或因年代相差原因,致在《顧成墓誌銘》《顧成祠傳記》孫輩七人中未見列名;而《顧成神道碑》孫輩九人中則見列名。
顧成這一代之考證,比較簡單,雖說明初同名顧成者甚多,除江都及滄州顧成外,尚有雷州鎮撫顧成,密雲後衛百戶顧成,平度百戶顧成及宿遷顧成等(4),常因同名而混淆。但任一顧成,如欲證明為江都顧成時,只須核對家世及生卒年庚死葬等即明。滄州志中顧成非江都顧成,甚為明確。
明代倭寇擾我東部沿海,始自洪武七年左右,二十年命湯和築瀕海城,約於此時設置安東衛,轄區跨日照、諸城兩縣。滄州顧氏後人稱顧能曾任安東衛都司,但安東衛非都司層級,此或是安東衛指揮使司之誤稱。經查康熙《安東衛志》(8)載,衛設指揮使二人,初為盧振及王成,以後歷任指揮使、同知、僉事皆無顧能其人,亦無姓顧之人。按指揮使屬正三品官,百戶僅係正六品,顧能何以會降調如此。故係誤將顧能「來」自安東衛指揮使司,訛傳為曾任安東衛都司。
  滄州志顧能
  基於以上考證,滄州顧能既非江都顧成之子,亦非顧成之孫,身份成謎。不過在前述之過程中,見其生平事迹之人時事地各要素俱全,不似虛構,應該是真實之身份。
在明初軍衛之中,同名顧能者亦甚多(4),其中有一則最為接近者,是:明《太宗文皇帝實錄》卷二十五,永樂元年十一月,皇長孫奉命至自北京,賜其從官指揮顧能等,鈔有差。
  永樂元年,是滄州顧能任天津衛滄州守禦所百戶之前一年,時間點吻合。實錄所說之皇長孫為爾後之宣宗朱瞻基。顧能榮任親衛,身份尊貴,封百戶為情理中事。可惜對「指揮顧能」瞭解有限,無法遽下定論,還得續尋旁證。
  但江都顧成膝下並無一子名顧能,滄州顧能何以要攀附在其名下,順此方向思考,則《滄州志》中所謂之顧能,又疑似假名,且認父不認祖,悖離史實。
  《滄州志》稱,顧能係於永樂二年,奉旨從安東衛調為滄州千戶所之百戶。但康熙《安東衛志》全部職官名錄中,並無顧能之名,卻有如下之記載:
  「左千戶所百戶,顧釴,江都人」。
在山東《續修日照縣志》(9)中,亦作同樣之記載。
  顧釴之名,百戶職位,江都之籍貫,自然引發聯想。但百戶為世襲之職,卻未見在志中有下一代承襲,亦未見在鄰里中形成顧家屯,又啟人思考。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(10)稱:安東衛初領五千戶所,尋調左千戶於天津,右千戶於徐州。這意味著顧釴未幾調到天津衛所,故未在安東衛生根綿衍。
《新校天津衛志》(11)稱,天津衛係永樂二年築城,三年調官軍守之。永樂三年實天津衛左衛,次年實右衛。該志中記載,歷年374名軍官名錄中,姓顧之軍官僅有兩人,為:
  「顧旺,江都人」;
  「顧臣,儀真人」。
  近年在網上流傳有部《顧氏族譜》兩卷,由顧德品總輯,1958年增修,譜中稱其始祖竟是顧成,原籍淮安府宿遷縣,下有一子亦名顧旺,族人散佈在山東即墨、萊陽等地。
  從時間因素,地緣關係,軍職身份,自然引起同是江都人之「顧釴、顧旺、顧能」三位一體,或有近親血緣關係之聯想。而顧旺之父竟也是顧成,似乎已將問題繞回到《滄州志》中附載之顧氏世系矣。
  當然,此不過是大膽假設下之聯想,屬於思考方向之一,或是一種巧合,並非定論,要想成為事實,還得繼續深入求證。又在明代顧氏宗族中,同以成、能、旺、釴為名者甚多,故在後續研究,如須引用務必正確辨識。
     參考資料
  1.乾隆《滄州志》十六卷,清莊日榮纂,乾隆八年本。資料:守禦里,顧官屯,滄州守禦千戶,顧晉珍、振武、如愷,選舉志附載:顧能至安邦,增遺:顧宣至晉珍。
   2.《滄州志》存六卷,明王緒纂修,萬曆三十一年本。
   3.《滄縣志》十六卷,張鳳瑞等修,民國二十二年本。資料:顧官屯,張養才、振武,人物仕進表:顧能至安邦。
   4.拙輯《明代同名顧能史料》及《明代同名顧成史料》。
   5.顧庭銘顧雙進《明開國名將顧成傳》。
   6.《交河縣志》十卷首一卷,高步青等纂修,民國五年本。資料:泊頭鎮,顧晉珍。
   7.按一般方志通例,此兩項補述應納入職官志或仕宦志中,現附於選舉志之末,情況特殊。推想或係乾隆《滄州志》定稿排版完成後,應滄州顧氏有力人士要求,而臨時納入者。在前之明萬曆本無此補述,在後之民國本則附於人物仕進表之內。
   8.康熙《安東衛志》,趙雙璧監修,康熙十二年本。資料:百戶顧釴。
   9.《續修山東日照縣志》十二卷首一卷,清陳懋修張庭詩纂修,光緒十二年本。資料:安東衛,左千戶所,百戶顧釴。
  10.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卷三十五山東六青州府附見條。
  11.《新校天津衛志》四卷首一卷,清薛柱斗纂修,民國二十三年本。資料:建衛年代,顧旺、臣。
  12.《嘉靖河間府志》二十八卷,樊深修。資料:滄州守禦千戶所,屯田。
  13.《河間府志》十五卷,明杜應芳修,陳士彥張文德纂修,萬曆四十三年本。資料:天津左右衛,滄州守禦千戶,屯田。
  14.《青州府志》十八卷,劉應時修,天一閣藏書。資料:安東衛。
  15.《天津府志》五十四卷首一卷,沈家本修,光緒乙未年本。資料:滄州。
  16.光緒《重修天津府志》卷三十七藝文著述,光緒三十五年本。
  17.明藺從善《明故征南將軍鎮遠侯顧公墓誌銘》,碑存揚州雙博物館,銘文考證見拙作《妙林筆記》網誌。
  18.《山西通志》,王軒撰。資料:顧晉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