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

紹興安昌顧氏家族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紹興安昌顧氏家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顧庭銘

        族源
        關於紹興安昌顧氏族源,根據《紹興縣志資料第一輯》民族志氏族下記載:「安昌顧氏,出於上虞西華里。明弘治間有名巘字民陟者,由西華遷居山陰之安昌,其後又有居城之和安橋河沿者。選舉表上之顧廷綸、顧純慶、顧慶章、顧家相、顧迪光等皆其裔也」。孟晉齋年譜稱,巘公係避難而移居者。
        上述資料,係安昌顧氏族裔顧燮光於1934年回紹興原籍時所提供。燮光治考古金石之學,故所提資料自應視為信史。
       安昌位於紹興柯橋區西北,為市內四座千年水鄉古鎮之一。明清時鎮內俗尚風雅,且多翰墨之士。其無功名者,大都在各地官衙應聘為西席,在幕後代為謀事畫策,形成一批特殊社會群體,通稱之為「紹興師爺」。此一群體始於明末,興盛於清,沒落於民初。
        清紹興人鄔思道,受雍正聘為潛邸西席,在皇位徵逐中,暗中謀劃,終使雍正承繼大統。但鄔深諳明哲保身之道,一旦功成立即隱退,以避殺功臣之禍。這段歷程,正代表紹興師爺之情操和修持作為。
        安昌顧氏起自微末,但傳至後代,受紹興文風薰陶,亦步入師爺群體,因之起家。其後代遊走在師爺和出仕之間,延續至清末改元,退出政壇,正是師爺群體之生涯寫照。
        世系
        有關安昌顧氏各世代之人物、生涯、承續等,主要散見在《顧氏家集》、《孟晉齋年譜》、《潄塵室集》、《勴堂文集》及《顧輔卿同年墓誌銘》等文獻中。茲摘錄相關資料,繪製世系如圖,以明這一家族自清初至民初各代間之嬗替。        

        傳略
        顧士英,字梧選,未仕,配張氏。生卒年庚失考,僅知嘉慶二十一年子出任天台訓導時,尚在世。子廷綸。
        顧廷綸,字鄭鄉,初字鳳書,生於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。嘉慶三年(1798)受浙江學使阮文達賞識,賜表字,並保舉為優貢生。四年阮文達撫浙,乃館之節署,又嘗肄業於西泠詁經精舍。八年從阮入覲濼陽,南歸後仍業於西泠。十年受尚書鐵保聘,館於金陵。十九年跟隨鐵保流放吉林,歷三年始還,義聲遠播。二十一年授武英殿校錄,後任天台、武康訓導,在官九年。道光十四年(1834)卒於任,享年六十有八。
        著有《玉笥山房制義》,刻於天台,毀於戰火。後經裔孫家相於光緒年間重梓。
        原配陶氏,育子溶慶。陶氏卒,繼配聞人氏,育子淳慶及女仲姑。秉鐸天台時,母張氏春秋已高,不克隨行任所,因而留聞人氏於原籍侍母。另在天台娶柯女為側室,婚後育子源慶及女秀姑。後仲姑適余;源慶字福生,有夙慧,蜚聲郡邑,惜年十九遽夭;季姑在秦中適葉,亦未周年而玉殞。廷綸歿後聞人氏繼卒。
        柯氏生於嘉慶六年(1801),歿於光緒六年(1880),享年八十。生前獨持中饋,咸稱幹略。後季孫家相撰《柯太宜人家傳》頌揚懿行。
        顧溶慶,字枚生,素懦弱,配章氏。咸豐十一年太平軍陷紹興,溶慶偕子奏堂,奔逃離去。奏堂素有心疾,在窮困中伐售祖塋蔭木及質押墓田,旋自盡。其妾方氏絜子乃德改醮離去。俟乃德稍長,柯氏迫使歸宗,致溶慶有後。
        顧淳慶,字古生,號鶴巢。道光十二年(1832)北闈舉人。時淳慶屢困春闈,遊閒燕晉間,端賴內眷以針黹糊口。二十四年得大挑一等,以知縣分發陝西。二十六年奉檄署韓城縣事,遂迎眷及兄溶慶至西安。二十八年署歧山縣,眷亦隨往。二十九年謝歧山縣事,旋補延長縣實缺,次年再調補長武縣。咸豐四年(1854)調任附廓首邑咸寧縣。五年升潼關廳同知。十年(1860)夏六月十六日夜棄世。葬於陝西鄠縣東北鄉坡頭村之原亥山。
        遺有《鶴巢詩存》一卷,《鶴巢語錄》一卷,《衍洛圖說》一卷,《學醫隨筆》一卷。
        淳慶初娶壽氏,生一女,壽氏卒,幼女寄養於從母屠氏家,咸豐元年適同邑章飛卿。道光十四年(1834)繼娶朱氏,始生男,未幾殤。繼生家楨、家樹、家相三子。
       朱氏亦紹興人,生於嘉慶十七年(1812),歿於同治二年(1863),享年五十有二。生前精於女紅,手拈針黹,口耳不廢問答。相夫教子,澤及闔家。後季子家相撰《先妣朱太宜人事略》頌揚懿德。
        顧家楨,初名家棟,字壽昌;又改名壽楨,字伯蒼。幼頴異,有乃祖風,故號祖香,又自號伯子。道光十六年(1836)生於紹興長安橋河沿寓所。五歲始入私塾。年十一隨父至秦中,已能與文友以詩文酬應。咸豐九年(1859),袁文誠分校京兆試,得家楨卷歎賞稱薦,中恩科舉人,文譽益起。十一年應聘扶風書院講席,冬解館歸鄠。同治紀元(1862)秦中賊亂,適值奉母居鄠,乃倡團練畫城守,與賊相持經年。次年元旦,斃賊目孫元帥,餘眾悉退。不意六月城中霍亂又起,即調製藥方,活人無數。十月應聘坐館於西安府署。三年,劉霞軒中丞撫秦,家楨應聘入幕,參贊戎機,而此時病已不可為。會母歿弟夭,哀傷過度,痛於十月二十二日英年早逝,得年僅二十有九,葬於西安城南三爻村呂氏祖塋。
        遺著《孟晉齋集》五卷,《周列士傳》一卷。集中詩詞陳義甚高,忠愛之心溢於言表。
        五歲時聘同里周氏,咸豐六年周氏二十四歲病歿。八年續聘萬氏,已定婚日,卻因萬女有疾,未迎娶,延至九年卒。同年再聘太湖望族趙氏,冬來歸。周氏曾育一女,趙氏曾育一子,皆在繈褓中不育。妾孫氏生一女,亦於家楨歿後而殤。至此,終致四婚而無後。家楨歿後九年,季弟家相遵兄遺命,以長子迪光過繼為嗣子。
        趙氏諱順宜,字稚蘭,父趙繼芬。習毛詩、左傳、兼習會計。生於道光十八年(1838),歿於同治七年(1868),得年亦僅三十一歲。生前持家精明果斷,令行法立,內外肅然。同治三年居鄠寓,五月川匪來襲,人心恐慌。趙氏使壯僕往助守城,家中則積薪於庭,集婢僕誥誡,如城陷即皆投薪自焚。時家楨在幕府已知賊必來犯,急遣兵解救,全家得安。
        顧家樹,字介卿,生於道光二十七年(1847)。幼好吟詠而語,多涉鬼趣,因喜其敏慧,弗禁也。六歲能辨四聲,惜年壽不永,同治二年(1863)以癆卒,得年僅十七。聘妻仁和濮氏,悲痛成疾,未幾亦卒。家樹遺詩三十餘首,愴涼悲惻,讀之淒婉。後季弟家相刻父《鶴巢詩存》時,因附其詩也。
        顧家相,字輔卿,號季敦,又號勵堂。生於咸豐三年(1853)。年少時聰穎,論史讀經為士林所重。光緒元年(1875)中恩科舉人,二年再中恩科三甲七十三名進士,即用知縣,簽分江西。五年攝江西東鄉縣篆,時年僅二十七歲,但治事幹練,無異老吏。
        光緒十四年(1888)循例補萍鄉縣,十九年去任,在任五年。萍鄉之地僻處邊陲,十八年秋,土匪萬人聚為巢穴,家相募勇辦團,固守城防,並擒匪首鄧海山,解省伏誅。上峯欲株連黨羽,家相具牘力爭,得保全數千人。不意此舉忤逆上憲,竟因而於十九年(1893)去職。
        光緒二十二年(1896)萍鄉大饑,待賑者多達數十萬人,家相奉命回任善後。任內貸民籽種,散放官賑、義賑、平糶等銀十餘萬兩,使黎民元氣,迅速復甦。
       光緒二十四年湖廣總督張之洞,奏准設萍鄉煤礦,以使漢陽鋼廠煉鋼焦煤能在國內自給自足,乃修築由萍鄉宋家坊至安源之鐵路,以輸運焦煤。時民智未開,多以鐵路破壞風水,縣民疑沮。家相苦心籌度購地,從優給價;廬墓所關,曲為繞避,致工程進行順利,無一怨咨,屢獲上峰嘉許。
        光緒二十六年(1900)因績優保舉補河南彰德知府,時民情悅服。二十九年至宣統三年(1911)兼河南高等學堂學監、總辦。
        辛亥革命後,家相離職回籍秦中,暫守先塋。民國二年,東出潼關,北遊燕薊,目擊時事,倍增感歎。乃以遜清遺老之心,作彈詞《哀思曲》聊寫牢騷。此時雖已擁護共和,但仍矜持師爺情操,依戀舊主,耿耿之心,溢於言表。後南下任《浙江通志》中《厘稅表》及《金石志》編輯,不意竟於民國六年未脫稿而去世,享年六十有五。十七年歸葬於紹興西鄉。
        家相一生著述頗豐,被譽為史學家,金石學家。現存國家圖書館之著作,尚有《勴堂樂府》、《勴堂文集》、《孟晉齋年譜》等種。
        德配羅氏,先卒。育迪光、燮光、遹光三子,皆能克紹箕裘。
        顧迪光,字華伯,生於同治十年(1871),隨父在江西任所就讀於鰲洲書院。光緒庚子辛丑恩正併科副貢。曾官法部主事,法律館協修。性豪邁,清高自賞,歿於民國十七年,享年五十有九。遺著《潄塵室集》詩四卷文一卷。子登爵能繼父志,亦嗜文學。
        顧燮光,字鼎梅,號襟癯,生於光緒元年(1875)。幼承家學,工書畫,光緒朝廩生。隨父在江西任所就讀於鰲洲書院。供職京曹,官度支部主事,財政處臨法處要職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)在萍鄉創辦《菁華報》,傳播維新思想,維新失敗後停刊。畢生酷愛金石、考古之學。曾足跡遍及大江南北,以八年之期,訪得古人未著錄碑刻近七百種。旋隱於商,主持上海科學儀器館,發行《科學世界》刊物。歿於民國三十八年,享年七十有五。
        一生著作等身,在國家圖書館現存者,有《河朔金石目》十卷,《袁州石刻記》一卷,《夢碧簃石言》、《書法源流考》、《河朔古蹟圖識》、《河朔新碑目》、《漢劉熊碑考》等多種。
        感言
        安昌顧氏一族,在五個世代中,任師爺時忠於東家,任官員時盡忠職守;尚風流多翰墨,皆有著述遺世,至家相集進士、知縣、知府、文士於一身。此正乃宋代蘇軾《三槐堂銘》所言之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也。今雖不知燮光先生以下各代之情況,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諒必後裔都能傳承優良家風。
        參考資料
     1.《紹興縣志資料第一輯》,紹興縣修志委員會輯,民國二十六年版,頁1491安昌顧氏。
        2.《浙江民國人物大辭典》,林呂建編,頁499顧燮光。
        3.《清代人物生卒年表》,江慶柏編著。
        4.《顧氏家集》,顧燮光撰。
        5.《潄塵室集》詩四卷文一卷,顧迪光撰。
        6.《勴堂文集》,顧家相撰。
        7.《勴堂樂府》,顧家相撰。
      8.《顧輔卿同年墓誌銘》,繆荃孫撰,載《藝風堂文漫存》卷二之乙丁稿。
     9.《孟晉齋年譜》,顧家相撰,載北京圖書館年譜珍藏本年譜叢刊第172冊頁653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