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

明鎮遠侯顧肇迹甲申死難始末


明鎮遠侯顧肇迹甲申死難始末

顧庭銘
  
  明鎮遠侯顧肇迹(B-1644),父大理(禮),係明開國功臣鎮遠侯顧成之第八代侯爵繼承人。史載天啟中襲爵,崇禎元年七月任南京左軍都督府僉書。三年九月加少師從一品。十四年正月領南京右軍都督府之操江都御史。
  明末賊寇紛起,江防關係南京安危,故操江都御史乃重要軍職。不意十六年六月丁丑,巡按應天試及御史鄭崑貞上言,操臣顧肇迹采石本其信地,未嘗一出。一旦順流而下,誰為捍蔽。八月辛未,上裁南京都御史,罷肇迹之職,另以誠意伯劉孔昭代之。
  之後,文獻乏載肇迹事,僅知公於崇禎十七年(甲申,1644)闖王李自成陷北京時死難,因未見詳細過程,致後世滋生疑竇。
  
 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,闖圍北京,奪京營大砲攻城,十八日砲聲益厲。是夜,帝命守垛太監約以三燈為號,事急懸掛。帝見城頭三燈後,知大勢已去。遂返乾清宮,將太子定王永王責託皇親周、田,繼手刃公主,縊周后,殺袁妃,然後偕太監王承恩從容上景山自縊。
  太監杜秩享,兵部尚書張縉彥聞帝惡耗,即開城門迎賊,北京淪陷。
  城陷後中樞無主,局面混亂,文獻記載頗不一致。本文兼採崇禎紀聞錄之國難目記,及顧炎武之明季實錄記載,亦難窺其全貌。
  四月一日,在襄城伯李國禎以投誠為條件向賊哀求下,得准臣僚共舁帝后遺靈至皇陵安葬。葬畢李即殉死。
  自此日起,朝廷官員自縊投水殉死者計32人,拒受偽命而死者計吳麟徵等23人,殉死眷屬不計其數。以上殉死官員,文獻都詳載其職銜姓名,獨不見肇迹在內。
  四月二十日偽大學士牛金星出告示,限諸明臣於次日齊集東華門,報職名。如不到查出即凌遲。二十一日點閱後,計分發在京任偽職者兩百餘人,到外府任職者四百餘人。當場夾死或夾後再斬者五百餘人,過程逆天慘烈。
  偽禮官前於三月二十九日宣布,定四月十七日闖王登基,後因出征敗績延遲至二十九日,方聚集殘眾,頒偽昭草草舉行。
  四月三十日,北京局勢好轉,因吳三桂已從山海關領兵進城勤王。是夜五鼓,賊於匆忙中先殺投誠之內閣首輔陳演餘皆勳、戚等32員(顧炎武言)。天明後,再挾二位太子在前開道,賊眾全部撤出城外,逃入秦中。
  此役死難官員眾多,但情節各異。有殉死者,有被捕不屈殺害者,有投誠後被殺者,在明代士大夫重視氣節之氛圍下,極重視死之過程。惜在各文獻中無法查出顧肇迹如何死難,亦未見遺靈,誠屬遺憾。
  不過次年,弘光朝大理寺左丞李清(1602-1683),在評論顧肇迹等十五人立祠祭葬案時稱:「肇迹等十五人,唯成國公朱純臣先被殺,餘皆因闖為北兵敗,乃與舊輔陳演等俱見殺。至是禮部迫於勳臣,概以殉國例請」,「肇迹等或禁或拷,半膏賊刃,非殉也」。(南渡集卷三)
  李清,字映碧,揚州興化人,崇禎四年進士。為人持論平允,少門戶之見,故一般認為他之言行,有史料價值。基此,顧肇迹極可能係投誠後於四月三十日晨再被賊所殺。
  三
  崇禎十七年四月丁亥,福王朱由崧自淮安至南京。五月庚寅就南明監國。壬寅即帝位於南都,改明年為弘光元年(1645,乙酉,順治二年)。
  九月己巳,予顧肇迹等祭葬,贈蔭有差,立祠祭京師。李清奏請附祀旌忠祠即可,不必另建,以示偷生與就義者別,慷慨赴義與顛沛隕身者別。部覆如議。
  顧炎武在明季實錄中稱:「太傅鎮遠侯顧公肇迹」。但查明代徐達等十一位太傅中並無肇迹。太傅為國之三公之一,後亦用作虛銜,此處應是尊稱。
  弘光元年二月癸亥,准顧肇迹子顧其謙襲鎮遠侯爵。
  五月十日,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渡過長江,進逼南京,弘光帝受馬士英唆使棄城潛逃。十四日守城官趙子龍(忻城伯),縋出城外,至多鐸大營,商議清軍入城事,「鎮遠侯顧」等俱在座,方知顧其謙已先一步降清。(崇禎紀聞錄‧播遷日記)
  綜述鎮遠侯顧肇迹之晚年結局,先是在南京革職,繼於崇禎十七年北京城陷時,被李自成殺害。弘光帝准其子顧其謙襲侯爵,不意數月後南京淪陷,其謙降清,侯爵永除。
  參考資料
  1.崇禎實錄,不著撰人。
  2.明史,列傳一百五十四。
  3.崇禎紀聞錄,葉紹袁撰。
  4.明季實錄,顧炎武輯。
  5.南渡錄,明李清撰。
  6.南疆繹史,清溫睿臨撰。
  7.南天痕,凌雪篡。
  8.崇禎長編,清萬言撰。
  9.明季遺聞,鄒漪撰。

  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